執筆人:黃光國
台灣大學心理系教授
最近兩岸學者發生了新儒學之爭。台灣學者,牟宗三弟子李明輝,在接受「澎湃新聞」專訪時直言「大陸新儒學不存在」,他表示,現在所謂的「大陸新儒家」,是一群大陸學者的「自我標榜」,早年如熊十力、梁漱溟和馮友蘭等知名思想家,才是「大陸新儒家」。
有些大陸學者認為,台港新儒家偏重心性儒學,大陸新儒家側重政治儒學,李明輝也不表贊同。他認為,在傳統儒家思想中,兩者根本無法畫分,並且在孔子思想裡,兩者是並存的,不能分開討論。
針對李明輝的論述,首都師範大學儒教研究中心主任,同時也是儒學期刊《原道》創辦人陳明回應,台港新儒學側重於處理中西文化之間的關係,並讓中西文化「匯通」;「台港新儒學關注中西問題,大陸新儒學關心古今問題」。
陳明認為,「中國有中國的特點」,大陸新儒家重視的是如何讓儒家文化在現時社會發揮作用,因此,他們提倡透過讀經進行人格教育。陳明說:「作為一個中國人,我們的孩子除了在麥當勞、迪士尼之外,還應該知道點別的什麼。」
這是一個非常重要也非常有意義的爭議,我們可以從新儒學大師牟宗三所提出的「三統並建」說來看出這個爭議的意義。牟氏認為,儒家文化的發展,經歷過三個階段:
一、先秦儒學:以孔、孟、荀為代表;二、宋明理學:以周、張、程、朱、陸、王為代表;
三、當代新儒家:由熊十力先生開出,以唐(君毅)、牟(宗三)、徐(復觀)為代表。
牟宗三畢生研究中國文化,其目的在於重建中國文化,開出中國文化的新型態。他認為,唯有道統、學統、政統三統並建,儒家式人文主義徹底透出,才能開出中國文化的新型態。他說:
「道統之肯定,此即肯定道德宗教之價值,護住孔子所開闢之人生宇宙之本源。學統之開出,此即轉出「知性主體」以融納希臘傳統,開出學術之獨立性。政統之繼續,此即由認識正體之發展而肯定民主政治為必然。」
道統是道德宗教,學統的核心是科學,政統就是民主政治。牟宗三認為,道統是一種比科學知識更具綱維性的聖賢之學,是立國之本、是文化創造的源泉,是正統和學統的生命和價值之源,政統和學統是道德的客觀實現,失去了道統,正統和學統就會步步下降,日趨墮落;而失去正統與學統,道統也會日益枯萎和退縮。他以為,三統之建立,就是「儒家式人文主義」的真正完成,也就是儒家真正轉進第三期之發展。
牟宗三認為,他在學術研究上畢生所作的努力,就是要梳理「儒家人文主義」的統緒,肯定孔子所開創的儒家文化的「道統」。陳明所說的推廣「讀經」,「讓儒家文化在現實社會發揮作用」,其實僅只是要接續儒家文化的「道統」而已。至於「容納希臘傳統轉出『知性主體』」以開出「自主的學術傳統」,則必須「匯通中西」,等待社會科學本土化運動開花結果,才可能有具體的成就。今天台港大陸的社會科學界無一不是在盲目套用西方理論和研究典範,唯有發展本土社會科學,開出華人「自主的社會科學傳統」,華人學術社群才有可能逐步擺脫「學術自我殖民」的心態。
在經過文化大革命的荼毒之後,大陸學者要恢復儒家文化的「道統」,也不得不如此。然而,我們要想「三統並建」,開創出「儒家人文主義」的新型態,還得兩岸學者通力合作、互相學習、反覆辯證,才有可能克奏膚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