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柑仔店的生意變得冷清,但戴陳虹堅持不關店,希望與村民有更多互動。圖/黃煌權
【本報嘉義訊】嘉義東石鄉八十二歲阿婆戴陳虹所開設的「柑仔店」,至今已有五十五年,早期除賣雜貨、小朋友的零食,她還會幫村民代墊水電費及小朋友的早餐費,而且只要村民有需要,二十四小時都營業,戴陳虹的兒子戴忠良說,媽媽的雜貨店應該是全國最早的「便利商店」。
位於東石鄉網寮村鎮安宮旁的小巷內,不到十坪的柑仔店,雖然不起眼且老舊,但每到過年,到外地打拚的年輕人都會到店門口,搶著與戴陳虹合影留念,感謝阿婆兒時對他們的照顧。
剛結婚時為了補貼家計,戴陳虹都到海邊撿拾牡蠣,但因個頭太小且常被牡蠣刮傷手腳,丈夫擔心她溺水且不忍她的手腳總是傷痕累累,於是建議她開柑仔店。
五十五年前,她在廟旁小巷內開設柑仔店,由於當時全村柑仔店只有三間,生意非常好,販賣的品項逾百種,除日常用品、食物,連小型家電也賣。
戴忠良說,柑仔店營業時間雖然是清晨五時到晚上九時,但只要有村民要買東西,不論是深夜或凌晨,只要到店門口大喊「阿婆,我要買東西」,媽媽就會開店營業,不僅幫村民、小朋友代墊水電費、早餐費,而且提供二十四小時服務,因此堪稱是國內「便利商店」的開山鼻祖。
雖然村內人口逐年外移,柑仔店的生意變得有些冷清,販賣的品項也少了近五成,不過,戴陳虹還是堅持不關店,她說,一旦關店,家裡只剩他們老夫妻,不僅缺乏生活動力,也會減少與村民的互動,因此,即使生意變差,她仍堅持固守著這家老字號的柑仔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