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植物禪】樹木配樹木

文/白石莊主人 |2015.04.03
1250觀看次
字級
我們在小湖一隅新造了一座小木橋,這樣一整個小湖的湖畔步道就連結成為一個環狀,總算隨時可以繞湖散步了。圖/白石莊主人

文與圖/白石莊主人

我們在小湖一隅新造了一座小木橋,這樣一整個小湖的湖畔步道就連結成為一個環狀,總算隨時可以繞湖散步了。

小湖雖小,有了這小木橋立時增加幾許風情,客人到訪無不讚美不已,即使天天住在湖畔的我們自家人,也覺得這小橋可還真美。

美在哪裡呢?自己給自己出了考題,自己給的答案就是──樹木配樹木。

用樹木劈成切成的材料造橋,再將這橋安置於四周都是樹木的畫面中,就集合了一切美的元素,倘若這是鋼鐵橋、水泥橋;或者這小木橋的周邊只有水泥、鋼鐵之物,恐怕就美不起來了。

大自然之美難以用人工複製,風景區常見仿竹材、仿木材建造之水泥橋梁或欄杆,餐廳飯店則常見仿製之花草樹木,試圖「以假亂真」,卻往往給人一種俗愴不堪反增其醜的反胃之感。

其實以花草樹木為藍本的仿造品售價也不低,人們何以還愛用?這是我百思不解之處,莫非這也是一種「人定勝天」的心態之反映?

人可勝天嗎?光是簡單一個植物之模仿版已是高下立判,還是別幹這種吃力不討好的事吧!這是我站在我們這座小木橋上的小小心得。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