巷弄中的青春夢 上 黑熊港式食閣

文與圖╱李雨夢、楊傑銘 |2015.04.02
4631觀看次
字級
拜訪過許多來台灣生活的香港朋友,發現很多人都是一早就與台灣有著深厚的關係。然而,吳鳳華(Andy)是個特例,與台灣非親非故,也沒有旅居台灣的經驗,僅僅因為一次旅行,就決心要移民台灣,對於他的決心,我很好奇。圖╱李雨夢、楊傑銘

文與圖╱李雨夢、楊傑銘

【編按】台灣和香港在亞洲,有其緊密的身世連繫,在藝術、文化、社會等面向,經常成為參照的兩地,彼此多有影響。然而,對於真實移居在之間的人呢,他們離鄉為何、所尋為何、感受的同與差異為何?本版今日起,將陸續刊出由李雨夢和楊傑銘所作的系列報導,關注香港人在台灣的生活,思考共有的台灣之夢。

拜訪過許多來台灣生活的香港朋友,發現很多人都是一早就與台灣有著深厚的關係。有些人的父親或母親是台灣人,有些人曾經在台灣求學,有些人則在台灣擁有另一半……無論如何,在他們生命裡,早就埋下了一顆與台灣有關的小種子,只待發芽與開花的那刻。然而,吳鳳華(Andy)是個特例,與台灣非親非故,也沒有旅居台灣的經驗,僅僅因為一次旅行,就決心要移民台灣,對於他的決心,我很好奇。台灣真的有如此巨大的吸引力嗎?為了解開心中的諸多疑問,我到訪了這家剛開不到十天的小店。

老舊社區中的港式食閣

吳鳳華,朋友口中的Andy哥,為人大方,喜歡交朋結友,也熱愛旅行。二○一三年,他在台灣旅行的時候,意外地參加了媽祖遶境的活動。長達九天八夜的「出巡」,令他看到台灣人對宗教信仰的虔誠,那種文化的深厚底蘊,是如今香港和中國所沒有。Andy一路跟隨著信眾前行,看見沿途香客們的互助合作,彼此鼓勵所散發出來的善能量,這動人的集體行為,使Andy深受感動,並暗自許下一個重大的決定︰到台灣展開他人生的下半場。

位於台北城南寧波西街的「黑熊港式食閣」,距離最近的古亭捷運站,還有一大段距離。在交通不太方便的老舊社區裡,Andy開店的舉動馬上引起了鄰里的好奇。還沒開業,就已經有人前來打聽他的來歷,有些熱心的街坊,更主動提供協助。Andy和他的食閣,由此成為了社區裡短暫的話題。畢竟,在這地方售賣港式料理算是很另類,而且還是一個初來台灣的香港年輕人所開的小店鋪,對於小小的社區來說,已經是件少有大事,於是引發眾人的討論。

或許跟Andy在童年時期於中國生活有關,他的國語說得比一般香港人流利。這成了他能在台灣生活和開業的重要原因,在招呼客人的溝通上,並沒有存在太多障礙,雖然,有時難免混雜港式口音,但畢竟也成為了「黑熊港式食閣」的特色之一。

這間面積約莫七坪的小店,共兩層樓高,一樓是店鋪,二樓則是Andy的作息之處。作為一個食肆的店鋪,此處的空間明顯嚴重不足,扣除Andy煮食的廚房外,外場部分只能擺上兩張桌子,一旦用餐的人數超過六人,就需要在外面排隊了。

花白的牆壁,以及穿透的玻璃門上,貼著一張張Andy親手繪製的菜單。能夠選擇的款式不多,甚至可以說很少,一店只有五味︰皮蛋瘦肉粥、糯米雞、腸粉、咖哩魚蛋、紅豆湯。完全是道地的香港小吃。據他憶述,開業初期,有顧客跑來詢問「怎麼沒有賣便當」、「怎麼沒有賣麵」等問題,這有趣的對話內容,卻往往致使Andy難以招架,背後反映了黑熊港式食閣的菜單在台灣還是過於特別,能否為當地人所接受,還是有待考驗。

店內最能吸引我目光的,其實是菜單底下那兩張Andy自己的攝影作品,一張是維多利亞港的海上夜景,另一張是香港最高峰大帽山的山景。相機是記錄當下的工具,喜愛旅行的他,利用攝影為其旅程灌注獨一無二的色彩,這兩張照片的組合,恰好呈現出香港大都會城市與郊野公園的相融,映照了香港在Andy心中最為迷人的兩個面向。我不清楚,這兩張照片的出現,到底是單純用來裝飾單調的牆面,還是有特別寓意隱含其中,是想告訴自己來自何方,不要忘記家的方向?

難以跨越的障礙

驅使Andy最後決心移民台灣的,並不單純因為熱愛這一片土地。事實上,除了台灣生活的美好想像以外,前女友是台灣人的身分,也是一個直接影響他前來此地的關鍵因素。兩人在澳洲打工遊學時結識,並進一步發展成情侶關係。然而,隨著簽證的到期,兩人只好依依不捨地回到了各自所屬的國家,持續遠距離的戀愛。遠距離愛情,總是需要面對一道大難題:聚少離多。如何面對無法見面的相思之苦,是每對戀人必修的學分。

《海角七號》中阿嘉與友子的台日愛情故事,是台灣電影史上異地戀情的代表,阿嘉對友子表白的經典台詞:「留下來。或者,我跟你走。」更擄獲了廣大影迷的心。當愛情來了,如何能夠跨越種族、地域、身分上的限制,彼此純粹的相愛,一直以來都是異國戀曲最難以克服的命題。

Andy與台灣的前女友並不例外,兩人在家世背景、生活習慣、性格上的差異,實在太大,交往沒多久,就出現很多的爭執。最終,引爆兩人分手的導火線源於女方家人的反對,他們認為Andy不論在學歷或事業上都沒有一定的成果,難以將自己女兒的終身託付給他。

就這樣,Andy的異國之戀在抵台的前半年告終,他帶著情傷,卻更為深刻地思考關於「移民台灣」這回事。在失去了戀人之後,是否還要前往傷心之地?當初決心到來的原因和目標又是什麼?「要不要來台灣這一個問題,我想很多天。最後有了一些眉目了,雖然在感情上我受到挫折,但此時我若沒有堅持下去,這一輩子,我都沒有辦法做好一件事。」這個最後決定,驟然聽來,似乎隱含著一些賭氣的成分。內心深處,既渴望為自己的人生爭一口氣,亦不希望一輩子被人看不起。

他的話說來輕鬆,但從語氣和動作中,還是能窺探得到他那抹緊張的情緒,對於舊情,他好像還是難以忘懷,甚或,有些耿耿於懷。於是,我就此打住,不敢再繼續追問,深怕會因此觸踫他的傷口,導致無法繼續好好談下去。唯願他能趕快走出過往的陰霾,在事業裡拚出令人刮目相看的成果。唯有如此,對於他的生命及移民台灣的目標,才是最好也是最大的收穫。

Andy屬於投資移民,東湊西湊出五百萬台幣,抵押在銀行後,才得以在台灣開業做生意。這種投資移民的方式,由於門檻過低,已經在去年被台灣政府取消。雖說門檻較低,但對Andy來說,這始終是個很大的障礙。在旁敲側擊下,關於他的家境也有了一個大概,五百萬對他和他的家人來說,並非一個小數目。獲得了家人的支持與諒解,Andy的台灣夢,彷如增添了助力。

他是我目前見過最為冒險的一位移民者,年紀最輕,財力也最為有限,也同時在切切實實坐著「移民監」。看著眼前這個瘦小的年輕人,我疑惑,體內到底要有怎樣的能量,才使他甘願在拮据的情況下遠渡來台,實踐成為台灣人的夢,也在台灣搭建自己的舞台。我自問沒有他的勇氣,拿著艱難籌措而來的五百萬台幣,只為買一個移民的機會。細想之下,為什麼Andy這樣的年輕人不願意留在我城,即使在戀情告吹的情況下,仍要押上畢生的積蓄,並且花上如此巨大的氣力,只為到新的環境重新生活?(待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