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英等六國與伊朗通宵達旦進行核子協議談判,連採訪媒體都體力不支倒在沙發椅上小睡。圖/美聯社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美、英等六國和伊朗達成核子協議大綱的期限在瑞士時間三月三十一日午夜(台灣時間四月一日上午六時)屆滿,雖然未如期結束談判,且由於進展足夠,七國決定一日上午繼續協商。
美國、中國、英國、法國、俄羅斯、德國和伊朗代表連日在瑞士洛桑談判;俄國外長拉夫羅夫宣稱,談判已有突破,俄國媒體引述他的話說:「原則上的協議接下來幾小時或是一天內,就會付諸文字。」
伊朗外交部長查瑞夫表示,希望協議大綱一日就能定案,他說:「我們完成相當多事情,但大家需要休息,上午會早早重新開會。」
不過,美國國務院發言人哈芙表示,還有幾項困難的議題要克服。
美國國安會發言人米漢表示,美國總統歐巴馬三月三十一日晚間召集國家安全團隊,透過視訊會議聽國務卿柯瑞簡報談判進度。
白宮發言人厄尼斯特表示,如果有所進展,應該繼續努力;他暗示,協議大綱的談判可能未消除所有歧見,兩邊陣營正在研擬細節不多的文字,但會以附件列出需要進一步協商的事項。
美歐和伊朗原本希望三月三十一日前達成協議大綱,在六月三十日前敲定正式協議;雙方似乎談妥鈾濃縮設施的數量限制,但伊朗核子材料庫存如何處理、協議有效期限多長尚待磨合,西方何時取消制裁也引起爭論。
柯瑞改變三月三十一日離開洛桑的計畫,留下來繼續談,伊朗則表示,他們需要待多久就留多久。
中國外長王毅已返國,可是中方代表團留在洛桑;法國外長費比斯也已離開,但他表示,如果必要,會返回洛桑。
西方和伊朗的核子爭議拖延十二年,雙方陣營二○一三年十一月達成階段性協議,把全面解決核子問題的期限定為二○一四年七月二十日;然而由於歧見太深,期限已兩度延長,歐巴馬曾表示,無意第三度延長期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