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區送暖與楊梅區公所合作,執行長朱唐妹(右)致贈星雲大師一筆字墨寶,區長姚敦明代表接受。圖/慈善院提供
文/記者杜憲昌專題報導
「活動是一時的,真心關懷才能永續!」慈悲基金會北區執行長朱唐妹表示,寒冬送暖是基金會關懷社會眾多活動中的一環,透過舉辦活動的過程,又從中發現其他需要關懷的對象。如此環環相扣、全面性、多元化的社會服務,才是寒冬送暖真正的目的與意義所在。
桃園以北到宜蘭地區,是慈悲基金會北區的服務範圍,每年關懷的對象超過千戶,由於這些地區的弱勢家庭所能獲得的政府與社會資源不少,所以北區寒冬送暖是採發放重點物資的方式,「如果在訪視家戶的過程中,發現其他迫切需要協助的家庭,則提報急難救助;以整合性的方式,提供各項協助。」
而為了使所提供的資源能「物盡其用」,事前準備工作特別重要。「十月分先向基金會提報隔年度工作計畫。在辦理寒冬送暖活動之前,除了透過別分院以及佛光會員、義工了解有哪些需要關懷的對象,研議辦理活動的方式與時間,還要詳查當年度的氣候狀況,並經由各種管道,了解其他社福單位提供了哪些資源,據此規畫出實際合乎弱勢家戶需求的品項,進行採購訂製,過程可說相當繁複。
除了與別分院合作,藉由法師與佛光會員親自到家戶及機構進行探視,表達主動關懷以及對弱勢者的尊重,北區與各縣市政府也有密切合作,在歲末年終共同辦理送暖活動。
「事實上,許多民眾對於佛光山的慈善服務多有所知悉,當發現周遭有需要關懷的民眾,會主動聯絡慈悲基金會,甚至也有民眾主動提請協助,北區社工員蔡素嬌表示,近幾個月發現,包括八里、貢寮地區主動求援的民眾明顯增加,「這是好事,代表民眾知道在急難時會尋找脫困的出口,而非讓自己深陷泥淖。」
「提供社會救助是慈悲基金會的宗旨。」包括物資、金錢或心靈的關懷,都不是單一選項,能助人紓解其生活的困頓,也是人間佛教精神的展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