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軌跡 英國社企家 視野望向清淨能源 門檻漸高

資料提供/願景工程 |2015.03.28
1079觀看次
字級

資料提供/願景工程

由英國社企發展軌跡來看,之初是社會服務與慈善類型;接著,合作社、社區利益公司等也納入社企。新興的趨勢是,社企家的視野望向清淨能源、基因科技、醫療保健等議題,科技門檻已漸高。

報告指出,在二○一一年底,全英逾五千名學生參與過Supa-Tuck的經營工作坊。如今Supa-Tuck已發展為裝備年輕人創業技能的社會企業,「自我雇用少年」莫蘭加(Bejay Mulenga)十四歲時注意到學校裡有人夾帶零食入校園,賣給同學,這個「零食黑市」讓他有了創業計畫。他向校方提議:將黑市轉為學生經營的福利社「Supa-Tuck」,修習商業課的學生在此試身手,管理現金、消點庫存、行銷策略都變得具體。MyBnk創辦人樂潘娜和UnLtd執行長普萊爾讚嘆,莫蘭加是「天生的社企創業家」。

一家名為「Fiver challenge(五英鎊挑戰)」的社會企業,也提供五歲到十一歲孩童每人五英鎊,創立一盤小生意,進行競賽,在社區販賣商品或提供勞務,教孩童認識風險管控、財務知識,以及溝通、解決問題等人生必須持續面對的課題。

十五歲的凱西與同學合作提出的「Loom Boom」計畫,在他就讀的中學與MyBnk舉辦的創業競賽中勝出。他們將把販賣水球所獲得盈餘的一半捐給專門援助非洲的淨水組織WaterAid。

情勢所趨,英國七年級到九年級學生課綱,必須在公民課裡增加財務課程且需進行實際演練。劍橋大學商學院教授巴瑞爾目前擔任英國「大專院校學生創業家協會(簡稱NACUE)」主席,此獨立組織獲英國政府撥款補助四百五十萬英鎊,讓每所大專院校提供社企課程,並成立社團來幫助年輕創業家。

巴瑞爾認為,創業教育及鼓勵創新是創業成功的核心,「這意味在創業教育領域的變革,必須從政府、課程以及各級學校教師的創新思維開始」。

貝蒂費爾是「五十世代(50th generation)」創辦人。以未來企業中心為基地,幫助想從事社企的人創業,希望能一代造福一代,綿延五十世代。未來企業中心擁有「歐洲區域發展基金」的專案補助、劍橋市政單位支持;並且與社會企業Allia合作營運,由劍橋大學Judge商學院提供相關教學。

(資料提供/願景工程)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