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牛銳
中國象棋是中華民族的偉大發明之一,其歷史源遠流長,「將」、「士」、「象」、「車」、「馬」、「炮」、「卒」,以及「楚河漢界」等都有著深厚的意蘊。自古以來,不少名士將下棋作為一種鬥智的文藝活動,並在博弈之時撰聯舒懷。這些棋聯內容深邃,寓意巧妙,讀起來更是讓人拍案叫絕。
話說,有姓高、姓伍的兩位學者,坐在古槐之下對弈。姓高的提議說,下完棋來吟一副對聯如何?
姓伍的不等下完棋先出了上聯:「一堂古屋,龍不吟,虎不嘯,花不芬芳魚不躍,哭煞蓬頭劉海」。
姓高的聽了左思右想也沒有對出下聯。直到一盤棋下完了,才被殘局觸動了靈感,對曰:「半局殘棋,車無輪,馬無足,卒無兵器炮無聲,猛攻徒手將軍。」這下聯抓住了特定的環境和事物的本質作理趣之論,真可謂是巧妙絕倫。
宋代文學家蘇東坡與黃庭堅經常一起紋枰對弈。一次樹下弈棋,偶有松子落於棋盤上,蘇東坡脫口吟出上聯:「松下弈棋,松子偶隨棋子落」;黃庭堅抬頭遠望,見一漁夫在江邊柳樹下垂釣,便對出了下聯:「柳邊垂釣,柳絲常伴釣絲懸」,對得天然工整,情景交融。
據說明朝故宮一副詠棋題聯是朱元璋的傑作:「世事如棋,一著爭來千古業;柔情似水,幾時流盡六朝春」,這位皇帝對他打下的基業,可謂躊躇滿志;與此聯有異曲同工之妙的,則是南京莫愁湖畔「勝棋樓」上的一副對聯:「粉黛江山,留得半湖煙雨;王侯事業,卻如一局棋枰」。這兩副對聯都把弈棋與社會變遷、王朝興替聯繫起來。
話說南京莫愁湖「勝棋樓」,相傳就是因為朱元璋與大臣徐達常到此地對弈而建,並由此而得名。後人為該樓撰寫過很多對聯,除了前聯,還有不少棋聯佳作。
其中一聯為:「鐘山東峙,長江西來,地勢壯金陵,登斯樓也,喜政局揪枰,一著棋高憑國手;雨花南屏,清涼北倚,天安懸紫塞,憶彼美兮,注波光云影,千秋旨勝重華封」,此聯皆以棋局喻世事,寓意深邃。
另一聯曰:「世事如棋,讓一著不為虧我;心田似海,納百川方見客人。」此聯是以下棋告誡人們,要胸懷寬闊,如海納百川一樣。
清代一文士用象棋子作上聯:「大帥用兵,士卒效命,車轔轔,馬蕭蕭,氣象巍巍,祝此去,一炮成功,方不愧出將入相。」
此聯之徵對頗久,未得下聯。時值八國聯軍入侵,西太后走避熱河,向聯軍乞和,有人嵌入牌九名作下聯:「至尊在野,長短休治,文泄泄,武沐沐,議和疊疊,到後來,萬人失望,直落到搶天呼地。」結合時事,擊中時弊,以牌九名對象棋子,不僅切對,而且融史實於聯,集民憤於句,妙不可言。
再說清朝中期,廣東嘉應才子宋湘上京趕考,試前因與親友飲酒談詩,通宵達旦;結果第二天,急急奔赴考場時,卻誤入將軍府大堂,當時將軍正與宰相下棋,問明身分後,也不生氣,宰相舉目四顧,吟了一聯考他:「滿堂古畫,龍不吟,虎不嘯,鳥不能鳴,雀不能叫。闖進卒子,可笑可笑」。
宋湘朝棋盤一瞥,對曰:「一盤棋局,車無輪,馬無鞍,炮無煙火,兵無刀槍。喊斬將軍,倉皇倉皇。」對得如此巧妙,宰相愛才當下放人。
待宋湘離開將軍府趕到考場時已經遲到,宋湘說明原因請求融通,主考官便出一上聯,稱聲對上後方可進入考場。聯曰:「急水推沙粗在後」;宋湘聞聯對曰:「風車放榖無先行。」佳聯若此,主考官立即讓他進考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