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國內自費醫材已成趨勢,健保署最新統計發現,一○三年超過五成冠心症患者選較昂貴的塗藥支架,但每家醫院價格不一,同一款塗藥支架,三總三萬六千五百零七元,但萬芳醫院卻要六萬零五百六十元,價差高達二萬四千零五十三元。
健保署統計資料顯示,除義肢外,人工水晶體、髖關節、心律調節器、塗層血管支架等四大自費醫材,去年選擇自付差額項目數量顯著增加。
健保署署醫審及藥材組科長周清蓮指出,隨著國內人口老化,心血管支架需求愈來愈大,健保給付每名冠心症患者最多四支心血管支架,因此自付差額的申報數量逐年增加。九十八年為醫材自付差額第一年,當年申報一萬二千五百二十一根塗藥支架,九十九年一萬四千四百四十八根支架,一○○年一萬七千三百零七根,到一○三年增為二萬五千四百二十八根,與九十八年相較呈倍數成長。
台大醫院內科部心臟內科主治醫師王宗道說,使用健保給付的金屬血管支架與自費新一代塗藥血管支架,二者存活率差不多,但後者可顯著減少血管再阻塞的機率最多達九成,可提高患者生活品質,大幅降低患者再次動刀的機率。
不過以衛署字號○一八九七五亞培塗藥支架為例,台北榮總定價為四萬八千六百七十五元,國泰醫院則需六萬五千三百五十七元,而中山附醫則需六萬七千九百零七元,價格最低與最高之間,相差近二萬元。
王宗道建議患者及家屬,最好至其他醫院尋求第二意見,除了決定是否使用到功能較多的自費醫材之外,還應上網比價,多方考量之後,再做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