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群球員和家長對陳執信、采蝶協會都非常信賴。圖/采蝶協會提供
【本報台東訊】花蓮玉里國小棒球隊前年解散,十九名隊員跟著教練一年半來轉學花東兩縣五所國小,卻沒打過一場球賽,教育界憂心一再轉學,學生受教權和親子關係會受影響,少棒隊也被形容為「游牧民族」、「跟著團長走的戲班子」,引發爭議。
這支少棒隊前年解散,全隊十九人由中華玉里棒球產業育成協會(後更名采蝶協會)辦集體轉學,先就近轉到樂合國小,不到半年又轉到源城國小,最後乾脆跨縣轉到台東關山國小。才安定半年,這學期他們又有人轉到鹿野國小,僅留下應屆畢業生。
十九名小球員中,「小豪」曾轉學到池上,這學期又轉到鹿野國小和其他人會合,另有一人由家人轉回花蓮,剩下的十八人在關山鎮租屋同住,由教練陳執信統一管理,家長都未陪伴在身邊,即使有部分家長努力拉近親子關係,但也有人因長期分離,親子關係疏離。
九名二到五年級的學生,這學期再度轉學到鹿野國小,由協會專車接送,往返關山、鹿野,另九名應屆畢業生雖留在關山國小畢業,但未來會選擇念鹿野國中,將加入準備復隊的鹿野國中棒球隊,屆時在鹿野國小的其他球員,徒步五分鐘就能會合練球。
台東教育界人士認為,一年半內轉學五校,令人不可思議,擔心學生各方面都會大受影響,特別是人際關係,剛剛認識朋友就又要離開,難以形成友誼,「打球沒錯,但學生還有更重要的事,例如親情和課業。」轉學造成的學習斷層,不易彌補。
陳執信:盼是最後一站
帶著這群小球員不斷漂泊的教練陳執信說,他一生都投注在棒球上,做事太耿直得罪人,才被花蓮教育界封殺,「他們把我們妖魔化,說我們綁架學生、剝奪親權,但事實如何,大家心知肚明,只是連累這群跟著我的小孩子,於心不忍。」
「我常對孩子們說:品德第一,課業其次,最後才是棒球和教練。」他說,雖然一再轉學會對孩子產生問題,但協會一直在努力克服,例如提供一對一課輔,他也期盼鹿野是最後一站。
采蝶協會董事長吳昇旭、陳執信等人,昨天參加鹿野國中棒球場動土典禮。吳昇旭表示,前晚與鹿野國中校長周正雄等人溝通,希望為十九名小球員找到未來的路,安定下來,「我們做最壞的期望,如果學校拒絕,協會將把學生們帶給西部有心發展棒球的學校,今後改協助全台家庭弱勢球員,不再只偏重花東後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