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教育部長吳思華公開宣布,將暫緩實施中小學教師省市介聘期限由二年延長為三年。此舉引發家長團體和校長協會的反彈,聯袂赴立院前抗議,要求新制如期上路。
個人認為家長和校長團體的訴求有理,教育部屈服教師團體的壓力,立場過於軟弱,穩定偏鄉師資的努力,甚至連金門縣政府都不如。
教育部不遵守自己公告的辦法,等於自打嘴巴,而且說變就變,毫無誠信可言,未來如何引領國家教育發展?
教育部重視老師的福利勝過學生的學習權,實在是本末倒置的舉措。
教師在參加甄試時就應該考量本身條件,不能才考上就吵著要遷調,完全不考量偏鄉孩子的學習權益,以及偏遠地區教育的永續發展。
以金門為例,教師甄試錄取後,必須至少服務五年才可以提出遷調申請,如果教師會認為教育部的三年規定不合理,那五年豈不更不合理,教師會為何默不出聲?
介聘期延後一年,對於教師權益的損害不大,但是對於偏鄉孩子學習權益的確保影響深遠,老師不能只考量自身的權利,而置孩子的受教權於不顧,特別是不能當「草莓老師」,給孩子不好的身教示範!
我當校長時,前台北市教育局長吳清基曾拜託校長,要好好照顧老師的權益,但是當老師的權益和學生的權益有所衝突時,應該要以學生的權益為優先考量。為什麼偏鄉教育的永續發展比不上老師延後一年調校?
教育的主體是學生,所有的教育政策與舉措都應該首要考量學生的權益。既然如此,這麼一急轉彎,教育部、偏鄉學校都受害,就連表面受益的老師都未蒙其利先受其害。教育部連地方政府都不如的做法,讓三方都受害,成了真正「三輸」的結果。
蔡田(新北市/退休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