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遭濫用的情況愈來愈嚴重,已經對人類健康與生存構成威脅。在美國飼養約八十五億隻肉雞成長過程,普遍服用抗生素。
根據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估計,隨著愈來愈多的細菌和病原體,對抗生素產生多重抗藥性,每年至少有二百萬美國人,因而患病,對此類藥物在畜牧業的使用感到擔憂。為此全球已經有愈來愈多的餐廳,標榜使用「無抗生素」的食材,來吸引消費者。
為維護大眾健康,德國政府早已規定,抗生素只能用在治療生病的動物,絕不能使用於促進動物的生長,違反規定者將被課以刑罰。
丹麥早立法規定,所有動物用抗生素,均須獸醫師處方才能使用,人用的抗生素,不會被核准為動物用。
國內雖然根據動物用藥品相關管理法規,畜牧農場主想使用動物用抗生素,必須經執業獸醫師開具處方箋,才能買賣及使用。
但是主管部門並無法有效掌控,飼主使用哪些抗生素以及如何使用,甚至有飼主偷偷使用只允許人類使用的抗生素,來幫助飼養的牲畜治病,增添抗藥菌產生的風險,所以應加強對農用藥物如生長激素、抗生素等的管控。
面對未來消費趨勢以及市場需求,政府部門應該全力協助國內禽畜、水產等繁養殖業者,正確使用藥物,並嚴格遵守停藥規定,避免不當的藥物殘留。
再透過品種改良、疫苗研發、飼料品質改進、中草藥提取物中使用等,來減少抗生素使用,甚至達到全面停用抗生素,讓台灣養殖的禽畜水產品成為國際廠商和消費者首選進,而打響MIT品牌,屆時又何懼於國外產品競爭。李武忠(台中市/農經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