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港香藝文化館 傳承民俗技藝

 |2007.02.13
460觀看次
字級

【本報嘉義訊】「香是怎麼做的?是用木粉還是沙?」嘉義縣香業發展協會理事長陳文忠說常有人問這個問題,感嘆國人燒了幾世紀的香,卻對香充滿問號。

由嘉義縣香業發展協會籌設的香藝文化館,將在農曆年前試營運,這座位於嘉義縣新港鄉的香藝館,以「香」為主題,提供相關文化、典故及製香過程,可能是全台唯一。

香煙裊裊,總予人心神安定的作用,許多人禮佛或祭拜祖先,總會點一炷香祝禱,藉以傳達心中的祈求、追思與敬意。陳文忠說,新港是宗教觀光勝地,中山高速公路下嘉義交流道往新港奉天宮、北港朝天宮是一條朝聖之路;如今媽祖尊崇者依舊,但許多應運而生的民俗技藝逐漸凋零。

三年前,嘉義縣香業發展協會接受文建會輔導,成立香藝文化館,占地三百多坪,展示香與生活、宗教的歷史典故及背後代表意涵,例如不同地域國度的香料文化、生活用香與休閒用香的開發展示、傳統製香流程與器具、中西方製香用香料香草、沈香、檀香的雕刻藝術品、各式香爐,甚至模擬一間古人品香的悠閒情境,教導如何分辨香的品質。

發展協會另外承租文化館旁兩公頃土地,闢為香藝文化園區,種植製香的香料、香草等植物;由於國內少見沈香、檀香樹,則從印度進口樹苗。陳文忠說,生長於印度、東南亞一帶的沈香木產量稀少,已被華盛頓公約列管,不得任意進出口,價格比黃金還貴。

陳文忠曾收集珍貴檀香木與沈香木,但遭小偷洗劫一空,損失上百萬元,導致香藝館找不到鎮館之寶,讓他扼腕;不過,文化館內仍將展示沈香木等雕刻藝術品。

近年,香業發展協會積極將香運用在生活與休閒用品,研發出以製香原料製造魚、雞、豬肉造型的三牲禮,祭拜完隨即燃燒,達到祭祀意義,也符環保。陳文忠認為,只要香藝館展示內容豐富、有特色,大家樂於進入香的世界,香藝產業文化遠景可期。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