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師何處尋 文/慧峰 圖/人間社 |2015.03.15 語音朗讀 1473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明師何處尋 圖/人間社明師何處尋 圖/人間社慧峰法師 圖/人間社 文/慧峰 圖/人間社 無著菩薩未成為大乘唯識宗祖師時,心中一直希望能見到彌勒菩薩,因此閱讀藏經後就至荒野山洞坐禪,希望菩薩能夠示現瑞相。 三年來,他不斷誦經、打坐、求菩薩,卻始終沒有見到菩薩,於是無著生起放棄的念頭而下了山,在路邊看到一位老婆婆,正用一塊布來磨一根鐵棒。 無著問她在忙什麼?老婆婆答言,在磨一根針。怎麼磨出來呢?她說,就慢慢磨,已經完成數百根了。無著佩服老婆婆的恆心與耐性,在自我反省後,再度轉頭回到山洞去,持續修練,但唯一獲得的只有身心疲勞,於是無著再次放棄,走下山去。 這次在道旁遇到一隻烏鴉,在鳥巢旁飛來飛去餵食幼子,窩前的磐石有兩條刻痕,是長期被翅膀刮出來的。 無著心想:不知烏鴉飛過多少次、多少年才刮成那樣?小鳥都這麼有恆心了──我呢?因此他再次轉頭上山,深入彌勒菩薩的經藏,一心稱念其聖號,期待菩薩慈悲現身。 又經過了三年,還是徒勞無功。無著垂頭喪氣的離開山林,回到繁忙吵鬧的村落,他邊走邊想,看著人、牛、羊、狗等芸芸眾生,為了求生而溺於財、色、名、食、睡中,相對於自己寧靜的禪心而言,總覺得他們都很可憐。尤其當他看見一隻母狗躺在路邊,皮毛疥瘡,感染發炎,甚至有蟲食其活肉。無著眼眶含著淚珠,跪了下來,用他之前所學的醫學知識治療母狗,救苦濟難。 突然之間母狗不見了,出現在眼前的竟是彌勒菩薩,慈目端坐對他微笑,並稱喚他的名字。無著怔了好一會,才問:「彌勒尊者!您為什麼這麼久才出現?」彌勒回答:「其實我一直在你身邊,只是因為你的心未成熟、慈悲與智慧還沒具足,因此見不到。」這是一則「明師何處尋?」的學佛典範。 無著要彌勒菩薩作為他的本尊,所以我們應該要知道如何是善知識?在《大乘莊嚴經論》〈親近品〉說善知識有十種特色: (一)「調伏者:與戒相應由根調故。」首先是「戒學」,生活中的倫理道德全或缺? (二)「寂靜者:與定相應由內攝故。」再是「定學」,內心的寧靜。 (三)「惑除者:信念與慧相應煩惱斷故。」從有沒有無明或煩惱,可看出一個人智慧的「慧學」。 (四)「德增者:戒定慧具不缺減故。」以上「三學」是表示他自覺程度。 (五)「有勇者:利益他時不疲惓故。」除善知識自覺以外,一定要能夠勇猛精進於利益他人。 (六)「經富者:得多聞故。」為了說法,必須對佛教經典有豐富的學問、明晰的認識。 (七)「覺真者:了實義故。」聽聞後要體會佛法真實義。 (八)「善說者:不顛倒故。」才能為眾生說法時符合法義。 (九)「悲深者:絕希望故。」若沒有徹骨的悲心,無法提起菩提心。 (十)「離退者:於一切時恭敬說故。」表示有道心的善知識,永不放棄眾生。若具備以上十種特色,即是一位可親近的善知識! 佛經說得很清楚,問題是,一般人怎麼知道他人有這樣的德行?若自己不具足,也看不出對方的修行程度,甚至會看錯,正與無著求彌勒菩薩一樣,到處尋明師,卻終無所見。最後,磨練自己的內心清淨、明白,才得見本尊。 明師何處尋?由自心處尋! 前一篇文章 共修看板 下一篇文章 花開禪心 生命答案 熱門新聞 01【中醫專欄】新冠再流行,出入請小心2025.06.2802【生活課題】 建立無血緣家人關懷網2025.07.0303【生活智人139】 數學家 庫查司基:在不確定中學習信任與懷疑2025.06.2804課徵糖稅、糖捐 逾7成民眾支持2025.06.3005兩碗麵的溫柔2025.06.2906【臨症不脫逃 攜手向前行4】壓力來時,學習巧妙應對!2025.06.2807當義工 可延緩老化2025.06.29085月為佛教傳統文化月 加拿大密市宣布2025.06.2809新義工發心服務 佛光緣美術館授證 2025.06.2810新北市府宗教諮詢委員 金光明寺獲聘2025.06.28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人間行者心】晒書節的溫暖邂逅【佛光口述歷史系列】千載一時 恭迎佛陀真身舍利【朗朗晴空】無諍三昧【人間行者心】光明的路【佛光口述歷史系列】千載一時 恭迎佛陀真身舍利【修行在人間】佛心的慈視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