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高燈立基隆報導】擁有歷史學碩士學位的基隆市碇內國中輔導組長王美惠,進入輔導領域第二年,卻在輔導領域中散發光芒。王美惠說,輔導中輟生除了「愛」,也要從「心」出發,才能讓孩子認同,並且建立友善關係後,才能留得住中輟生,進而讓他們喜歡自己的學習環境。
王美惠是土生土長基隆人,在六堵工業區的草濫地區出生;王美惠說,小時候沒想過要在輔導領域發展,只想當老師。基隆女中畢業的她,大學畢業後,修得歷史學碩士學位即從事教職,而基隆二信中學是她從事教職理想的第一站。她再往師大進修教育學分班進修,取得資格後到基隆暖暖的碇內國中教歷史。
王美惠在二年前接下「碇中」輔導組長職務;她說,剛進輔導職時,中輟生有十八名,她以耐心、誠心對待中輟生,讓中輟生自覺沒理由在外「流浪」。王美惠說,對中輟生要講誠心、不敷衍、以心交心,才能獲得孩子信任。由於王美惠的努立,讓她在接輔導工作後僅剩一名中輟生。
對執行輔導的過程中,王美惠對中輟生說,「不管你們到那裡去,我都會把你們給找回來的!」王美惠透過同儕、社群,及了解青少年一般共同去處等,找回遊盪在外的中輟生,她結合親師生等各方資源進行輔導,讓孩子感受到很多人在關心。
王美惠認為,孩子有基本的受教權,而學校也不是只教「好」學生而已。因此,中輟輔導是教育機制一環,除了法定及學理操作外,真的需要有心,孩子才會有未來。因此,王美惠舉聖經上內容說:「人的盡頭,就是上帝工作的開始……。」
王美惠認為,人不是木頭,也不是鐵石心腸,這樣的年紀,如能耐心開導,加上經過長時間的共處,中輟孩子也會有所體悟的。她表示,在輔導眾多個案過程中,可看到人性的友善的一面;她說,輔導工作是希望,教育是人性改造的工程,而教育工作者都是其中的工程師,因此「找回中輟生,一個也不能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