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錦得
幾天前,遠嫁屏東的大姪女阿媚,帶回來她和她老公親種的五箱蜜棗,要我們幾個叔叔伯伯品嘗。「好吃嗎?甜不甜?」我們只咬了一口,便異口同聲地大喊:「哇,超甜的呢!」
阿媚的老公阿雄,本來在高雄一家公司服務,待遇不錯。不過,因為父親年歲漸大,在屏東高樹老家的三分田地,所種植的許多果樹欠缺人手照料,加上自己很早就想回歸田園生活,當年念的又是農校,對農業並不陌生,便毅然決然辭去薪資優渥的工作,回家鄉做一名快樂的農夫。
十多年來,阿雄夫妻非常用心種植各類水果,包括:木瓜、芭樂、蓮霧……初期收成還不錯,但沒多久,市場競爭激烈,加上幾次的風災,使得收成日益減少,損失很大。
「後來,我嗅出市場的商機,改種網室蜜棗,並加入果樹產銷班,不斷精進栽植技術。」阿雄告訴我們,他一路種植蜜棗的成敗歷程:「有一年,氣候不穩定又多雨,蜜棗收成很差,顯然果農仍得看天吃飯,但我要求自己充分了解市場脈動,隨時掌握消費者需求,並以栽培管理等方式來提高蜜棗品質,才做出了口碑!」
聽了他的一番解說,也才讓我們更進一步了解無論是哪種農民,農業的經營都十分辛苦;而果農也要迎合時代潮流,不斷推陳出新,改良栽種技術,才能推出又新又好的水果品種。
「嗯,這蜜棗不但口感甜、脆,而且大得像個小蘋果,不像一般市面上的小棗子,吃兩口就沒啦!」我們吃得津津有味,讚不絕口。
「那是我們不惜成本,嚴格把關精挑細選出來,從每二十顆,甚至三十顆中才挑出最亮麗的一顆來裝箱呀!」姪女阿媚特別強調地說:「就連包裝也要十分精緻,一盒分兩層,每層只裝六個呢!」難怪如此優質的蜜棗很受內外銷市場的歡迎。
看到大姪女與夫婿兩人多年來,勤於果樹栽植的用心,如今有了美好的成果,除了讓我們一致感佩外,更相信只要肯付出心力,做任何事總會有所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