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主席蔡英文率十三執政縣市長宣示啟動「省下一座核電廠」計畫,省電是好事,「省下一座核電廠」的目標也可敬,但是在反核大遊行之前如此宣稱,作秀事小,混淆視聽事大。真的省電可以省出一座核電廠的發電量嗎?蔡主席與綠營縣市長可有節電力行計畫?
了解台灣的用電成長狀況,很清楚的知道這是口號。台灣的電價始終不是市場機制,不考慮成本,政府長期執行比亞洲鄰國最低價的政策,讓節電成為口號。
檢視台灣光復電力設施重建迄今的用電曲線成長,一路攀升,未曾有過絲毫減緩,連七十年代兩次全球石油危機、九十年代金融危機,台灣的用電成長持續穩定飆升;這個大趨勢,蔡英文怎會不知?
蔡主席呼籲節電當然是件好事,但以民進黨現下的聲勢與影響力,不該只是喊口號,應勇於挑戰過去幾十年遭扭曲的電力經營環境,關鍵當然是低電價;其他還有智慧型電網建置。
至於更革命性的棄長距離輸送的迴路,改採小型汽電共生系統也該談,雖然工程浩大,但在談「省下一座核電廠」時,也要關切供電的困局。
更關鍵的是,節電該怎麼付諸行動?蔡主席登高一呼是好事,但若沒有行動計畫,沒有落實時程,很糟糕,主張成為空談,一切只是政治算計而已。
最簡單的檢視,經濟部能源局有綠電認購計畫,為了推行綠色電力,響應每度電多付一元多錢,蔡主席應認購家裡、黨中央用電,行動響應節電。但結果呢?能源局網站沒蔡主席芳名。
台灣的電力供應現況確實問題太多,糟糕的是經濟部、台電的話語權掌握極差。基載不足,發一度電,賠一度電的;這本該是檢討電力、電價結構,讓電力供應回復常態的關鍵時刻,但蔡英文對此毫無論述,毫無主張,哪「省下一座核電廠」豈非空言?
台電若非國營事業,經營的虧損可以轉嫁給納稅人,若是民營企業,老早關門大吉。但回過頭來檢視,是誰縱容這樣的經營形態?正因為虧損可已有廣大的冤大頭一起共同承擔,因此政客可以放言高論。
反核或擁核,每個人都可以有主張,說算計也罷,但是到政黨層次,尤其是有機會執政的政黨,就不好走短線地取巧、只想拿好處;反核、核四議題當然該有主張,但重要的是一套主張,不是空有口號,企求換選票的浮面手法。
因為核電的論辯,台灣空耗了三十多年,浪費的經費超過三千億元。不必再換算每個人自出生就要攤派多少債務,但請負責任地面對問題,提出主張,不要再消費議題,台灣沒什麼再可供消費的本錢了。
張玉成(台北市/環保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