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研究發現,菸齡超過三十年以上,中老年失能風險高,陽明大學衛生福利研究所教授李玉春表示,控制相關的影響因素後,吸菸者失能的風險顯著較未吸菸者高,但六十歲以前戒菸,或戒菸超過十五年一樣,失能的風險則明顯下降,鼓勵民眾及早戒菸。
該研究以國健署中老年身心社會生活狀況長期追蹤調查(TLSA)進行次級資料分析,自一九八九年追蹤至二○○七年,結果發現,吸菸者輕度失能(IADL)及重度失能(ADL)風險分別是未吸菸者一點一五倍及一點三四倍,尤其菸齡三十年以上民眾,失能風險更高;值得慶幸的是,研究也發現,六十歲以前戒菸、戒菸十五年以上的民眾,失能風險皆與未吸菸者相當,該研究刊登在最新一期《台灣衛誌》。
李玉春說,台灣五十歲以上的吸菸率達百分之十四點二,約有一百萬人,失能除造成自己與照顧者的困難,也擔負可觀醫藥費,據統計,台灣一年歸因於吸菸死亡逾二萬人,花費健保醫療費約三百億,約占健保百分之六,加上自費估計五百億元。
台灣男性吸菸比例百分之三十三,僅次於日本,較美國、英國、澳洲高,但戒菸者僅百分之十四,在各國中偏低。
台北榮民總醫院家醫主治醫師賴志冠表示,長期吸菸會造成血管硬化,小血管阻塞,在身體不同部位引起小中風,因沒嚴重到影響四肢體活動,未被注意,長期就有失能、失智風險。
賴志冠說,戒菸可以減緩血管阻塞的惡化程度,至少能維持穩定,鼓勵民眾及早戒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