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勒摩、巴勒摩》本周在台演出,台上將有一面高牆,並現場倒下。圖/兩廳院提供
【本報台北訊】舞台上寬十四公尺、高五公尺、重七公噸的空心巨牆瞬間崩塌,碎片磚塊隨著巨響散落,舞者們隨即在塵灰間起舞。這是德國舞蹈劇場大師碧娜.鮑許經典《巴勒摩、巴勒摩》的開場,以碎裂的高牆,為這齣呼喊愛與救贖的舞作,揭開序幕。
一九八九年《巴勒摩、巴勒摩》全球首演,十四天後,柏林圍牆倒塌。外界不免認為舞作中高牆有所隱喻,與鮑許合作三十年的舞台設計帕布斯卻笑說,當年他其實是苦無靈感,剛好看到排練場內壁紙脫落的高牆,「蓋牆」念頭就此萌生,鮑許邊嘆「你瘋了」邊接受。
帕布斯說,牆雖蓋好,但也必得消失,否則舞作無法展開,這是為何牆必須倒下。他說他向來不以概念展開工作,鮑許也不以想法來指導,「我們都從全無文本開始,最後一起找到表達之道。」
入團五年的台灣舞者余采芩,本次首度挑戰新的主要角色,她表示,該作如鮑許《春之祭》等早期作品,帶有強烈訊息,還要適應磚塊掉落位置不同及時反應,「每次不同都讓舞變得更有趣,這是人生的一部分」。
藝術總監佛斯特補充,每回舞步不同不能算失誤,因為磚如何掉落都經精密設計,舞者跟不同場景如何互動也在鮑許設計中。
《巴勒摩、巴勒摩》即日起至周日在台北國家戲劇院演出,購票洽兩廳院售票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