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聯合國四日公布最新報告指出,自然災害,包括地震、洪水、乾旱、龍捲風,造成的全球經濟損失繼續上升,目前已達平均每年兩千五百億至三千億美元(約新台幣七兆七千五百億至九兆三千億元)。
聯合國減災署這分報告說,如每年投資六十億美元於降低天災風險的措施,全球未來十五年將能減少三千六百億美元損失。
聯合國減災特別代表瑪嘉芮妲.華史托姆說,這份報告希望全國各國增加投資,尋找解決辦法,加強抗災。她表示,這個問題將是本屆聯合國「世界減災會議」的關鍵議題。
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表示,「世界正在經歷愈來愈頻繁,愈來愈密集的自然災害。」他說:「世界在玩火。災害由氣候變遷火上加油,非常可能達到一個不歸點,到那時候,減災所需的努力和資源將會超過未來世代的負擔。」
〈二○一五全球減災評估報告〉首席撰述馬斯克雷表示,天災造成的經濟損失「過去數十年來持續上升」,未來會持續。報告所提的每年兩千五百億至三千億美元損失,主要包括兩大項;一項是目前國際保險業每年理賠一千八百億至兩千億美元。
另一項是較小型水患、火災、暴風雨等天災在開發中國家低收入地區、地方政府與地方基礎設施造成的損失,估計七百億至一千億美元,這些不屬全球保險業理賠範圍。
報告說,單單為了因應地震、海嘯、龍捲風和河川暴洪造成的損失,世界各國政府每年必須提撥三千一百四十億美元,其中包括美國每年提撥的五百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