袖珍藝術家王寶慶與石雕系列作品〈地藏王菩薩〉
圖/記者邱麗玥
黑白系列作品〈綠度母〉。圖/記者邱麗玥
【記者林洛瀅台北報導】在一比十二分之一的袖珍世界,藝術家王寶慶以天生獨特思惟與跳脫框架的想像力,將生活所見所聞成為創作題材,用黑色幽默的方式呈現袖珍藝術。信仰啟發王寶慶的創作靈感,作品傳達對生活與社會的人文關懷。「一沙一世界—袖珍藝術王寶慶個展」中,以黑白色調與石雕系列創作傳統「柑仔店」、佛陀、地藏王菩薩、綠度母等二十一件作品,即日起至四月三日於台北市中山公民會館一樓展出。
長年茹素禮佛
風格寫實前衛
十年來,王寶慶無師自通走出個人前衛袖珍藝術風格,他在高二時,看了日本節目「電視冠軍」播放袖珍藝術比賽之後,利用不要的包裝紙等廢料躍躍欲試,如今獨創黑白色系與石雕風格,偏重傳達對生命、社會與宗教關懷議題,以多元複合媒材表現世界不同種族的寫實生活,包含喜怒哀樂情緒,透過強烈視覺張力,將欣賞者引領到兩種重疊空間視覺。
因信仰佛教並且茹素多年,王寶慶對生命有著獨到見解,他說,信仰間接啟發創作靈感,但是接觸宗教相關議題,發現世界充滿宗教衝突問題,在石雕系列較偏重「做自己」,創作意像寫實與前衛,只想表達對生活與對社會關懷,強調仍相信宗教是勸人行善、彼此包容。
闡述人生旅程
保有赤子之心
作品〈佛陀的影子〉,王寶慶用黑色佛陀盤坐身影闡述人生旅程,他說,黑影中軍人持步槍代表中東國家戰爭世界,令人恐懼;骷髏頭表現人的生老病死;〈佛陀說法〉是表達佛陀慈悲為懷,說法度化十法界有情眾生,包含鬼魅、動物等,尤其佛陀的背光以螺絲呈現,突顯漸層放光明的感覺。
另外,〈靈魂的重量〉,主耶穌被釘的十字架有著一個天秤,槓桿平衡且兩側裝滿馬匹、天使等多種元素,代表主耶穌對眾生都是平等關愛,特別的是,外框布滿大家熟知卡通模型,王寶慶希望講述嚴肅人生議題,欣賞者仍然保有一顆赤子之心。
王寶慶說,身旁的友人看過的作品,評價是「沒有快樂的感覺」,他個人則解讀,「或許作品比較寫實,加上色彩比較詼諧吧!」強調其實他的個性原本無憂無慮,接觸袖珍藝術才開始探討生命議題,就在二十七歲他遭遇不如意的事,才驚覺「人生也是會痛苦的。」
夢境善惡有報
心念善不淪落
在眾多作品中,王寶慶對〈地藏王菩薩〉感觸最深刻。他說,曾夢見自己出現在供奉地藏王菩薩的寺院,突然看見身旁出現一個黑洞,竟還傳出呼叫自己的聲音,夢境直覺像是踏入通往地獄的洞口,正猶豫是否要跨入黑洞時,他回頭看見夢境裡的地藏王菩薩寺院,在柱子上寫著「善惡有報」等字,因感受太過強烈,夢境成為他與地藏王菩薩結下深厚緣分,更感動地藏王菩薩許下「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的弘願。
王寶慶表示,用燈泡製成地藏王菩薩手持如意寶珠,接上電後會發光,象徵光明照亮地獄,給予受苦眾生一絲希望,要心念向善,就能夠重新出發;而佇立在地藏王菩薩兩旁花叢上的人,代表心念向善就不會淪落地獄受苦。
「讓欣賞者看了感覺很驚訝,就是我在袖珍藝術創作最大的開心與滿足。」王寶慶強調,袖珍藝術在台灣發展歷史不算深,接觸人也不多,在材料蒐集耗時長,也是創作困難之處,他希望持續創作,讓台灣民眾看見與國際接軌的藝術作品。
王寶慶也許願,他的最大夢想是製作規模長約二公尺、寬約一公尺超大型〈地藏王菩薩〉袖珍作品。他說,希望將奈何橋、牛頭馬面,以及各殿受苦眾生的十八地獄場景完整呈現,這些畫面雖然不討喜,只是想告訴大家人生究竟何去何從,作品預計耗時半年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