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來自大陸的霾害、沙塵暴,加上汽機車、工業區等本地汙染物,是造成台灣空氣汙染幾大元凶,環保署為掌握國內空汙「禍源」,要求六輕、林園、臨海工業區及南部科學園區,自費在周邊設置空氣品質監測站,二十四小時監測揮發性有機物等汙染項目,再對症下藥、要求減量。
中國大陸霾害紀錄片《穹頂之下》揭露細懸浮微粒PM2.5嚴重威脅人體的健康,台灣PM2.5汙染源有三成來自大陸霾害,但不代表台灣本地製造的汙染沒有影響。
為掌握國內工業區排放空氣汙染物,對周遭鄉鎮空氣品質造成影響,環保署去年依據「特殊性工業區緩衝地帶及空氣品質監測設施設置標準」,要求石化、光電、鋼鐵等十四大類別,且面積超過工業區四分之一者,必須在周界下風處,自費設置二十四小時空品測站。
除監測細懸浮微粒PM2.5、氮氧化物等一般空氣汙染物的監測,煉油、石化還要監測揮發性有機物(VOCs)及甲醛、乙醛等汙染物;冶煉業、紙漿等工業也要監測戴奧辛,以便具體掌握工業區汙染現況。
環保署空保處長陳咸亨表示,符合特殊工業區標準的有高雄林園、臨海工業區,雲林六輕工業區及台南科學園區,皆已在去年三月前提出申請;林園、臨海工業區共設置十五個測站,林園今年五月將率先監測;緊接著六輕工業區十月將完成十個測站,台南科學園區則設四個測站。
環保署長魏國彥說,設置監測站有助掌握資料,未來對於總量、減量管制皆可作為基礎資料,透過徵收空汙費或取締汙染管制空氣品質,當累積長期數據資料時,也能看到趨勢變化,監測到異常情形時也利於對症下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