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高燈立新屋報導】一向是以埤塘多、米多、蓮多的桃園縣新屋鄉,堪稱典型的魚米之鄉。而此魚米之鄉的建構者葉佐禹,為新屋鄉現任鄉長;深耕當地三十多年的他表示,希望有生之年能為農民服務。
世代務農的葉佐禹,出生於楊梅壢的「老飯店」聚落;小時葉佐禹受到一望無際的棋盤式田埂吸引;在這人情濃厚的環境中成長,使葉佐禹在成年後,乃至擔任鄉長,仍具有樸實特質。
他說,小時看著長輩忙於農事,甚至操勞過度引發疾病,非常不捨,他認為,只有讓勞力減到最低,才能根本解決問題。此後,他心裡許下一個弘願,希望發明動力機器,以減輕農民辛勞。
在楊梅念初中時,葉佐禹仍是做幫農;他說,相較於家中長輩,割稻子只不過是根班而已。為減輕農務勞力,他進入桃園農工就讀農業機械科。畢業後,葉佐禹為精進實務,先到社會磨練,進而到新屋鄉公所農業課上班,實現服務農民的理想。
在農業課期間,他至農村聚落參與農事,因此,對地方歷史也有著墨。
葉佐禹表示,新屋、楊梅農業聚落淵源深,加上埤塘灌溉及水利設施完備,使新屋成為米鄉,加上永安漁港的建構,成為不折不扣的魚米之鄉。他自豪地說,新屋可謂全國米產量最多的鄉鎮,但由於農業機械自動化後,使稻米生產過剩,因此也須思考轉型精緻農業。
因此葉佐禹發揮農業專長,並透過鄉長一職執行相關作業,讓農業轉向休閒觀光農漁業;希望從歷史面、產業面,結合現代觀光,讓後世人更了解新屋的人文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