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高燈立桃園報導】原本桃園縣政府要拆除重建的虎頭山麓日據時期的桃園神社(現為忠烈祠),因二十年前李建隆建築師及文化工作者發起搶救歷史紀念物下,終於保住日本在台灣最完整的日式紀念建築物,也為日本據台的歷史留下證據。
從桃園神社現存的二座鳥居中,屬於明神鳥居形式,在改為忠烈祠後,成為中式山門。根據文獻記載,桃園神社是在日據時期的「一街庄一社」的建造神社運動中,企圖以神社作為台灣全島各地的社會教化中心,以取代寺廟所扮演的角色。
可惜的是,光復後此建築經當時執政者刻意將石燈、碑文、木匾塗抹改造,而使原始文字證據被隱沒;若欲考察原文,就須前往日本。
文化局指出,桃園神社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改名為「新竹縣忠烈祠」,爾後桃園設縣即再改名為「忠烈祠」,以祭祀抗日有功的往生者為主。
此神社之所以值得保留,是因為它具有標準的神社規制,除了本殿、拜殿、社務所、手水舍、鳥居之外,祭典必要的設備也一應具全。由於,早期該神社的位階規制屬於鄉社,因此隸屬於新竹神社之下,後來在二戰末期升格為縣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