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遊人行經巴黎塞納河,一定看過兩岸的攤商守著綠色木箱,裡面擺滿古書、版畫、郵票、舊雜誌和各式紀念品。這些古書攤是巴黎獨有風景,是全球最大露天書店,也是列名的世界遺產。
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一九九一年把塞納河岸列為世界遺產,包含河岸景觀,也就是這些古書攤商。
古書攤商帕皮歐說,談到古書攤商與塞納河一起列為世界遺產時,「我老婆覺得很好笑,直說『那我晚上都和世界遺產睡在一起了』。」他原本就從事與書有關的行業,退休後難捨書香,成為古書攤商一員,至今已六年。
古書攤在河兩岸綿延約三公里,目前約有二百二十名攤商掌管約九百個綠色書箱。帕皮歐的攤子座落新橋和藝術橋之間的左岸,是遊客最多的地帶之一,連前美國總統柯林頓都逛過他的攤子,六年來的書攤生涯,帕皮歐最珍惜這些年與人的相遇,「很多外籍留學生成家後帶孩子重遊巴黎,喜歡來逛古書攤,和我說說話,回憶過去青春」。
古書攤可追溯到十六世紀,當時巴黎有許多販賣書、報紙和年曆的流動攤販。十九世紀初,塞納河兩邊築起河堤,供人行走,流動書販開始在護欄邊上擺攤,逐步成為定點書販,但展售架非固定式,收攤時還是得帶走,直到一九○○年代初期才改成固定木箱,也就是現在的樣子。
十九世紀法國文學興盛,作家雨果、福樓拜等相繼寫出雅俗共賞的作品,帶動閱讀風氣,出版社、書店和書販成為熱門生意。時至今日,這些綠色書箱仍受歡迎,書攤並不常易主,有攤商過世或放棄經營時,巴黎市政府會開放申請,但永遠有人向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