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陽孜誠翻成銅雕 迎戰101 LOVE

 |2015.02.16
1895觀看次
字級
董陽孜以古木構築的「誠」雕塑,與台南孔廟明倫堂向上飛揚的屋脊相輝映。圖/天下文化提供

【本報台北訊】藝術家董陽孜受到「LOVE」雕塑激發,以百年奇木打造「誠」雕塑將翻成銅雕,今年春天有希望現身於松山文化園區,將以漢字「誠」銅雕遙相抗衡「LOVE」雕塑。

一○一大樓前、普普藝術家印地安那(Robert Indiana)的「LOVE」雕塑,是陸客、年輕人最愛拍照留念的地標;卻讓董陽孜「氣昏了」。她不服氣地說:「我們的母文化到哪去了?」為了捍衛漢字所代表的母文化,董陽孜尋尋覓覓,找到百年奇木打造「誠」雕塑。

「誠」字既是董陽孜的家訓,也是她有感於台灣政客缺乏誠信的照妖鏡。高兩公尺、寬三公尺的「誠」雕塑,左邊的「言」是一筆到底的肖楠木,右邊的「成」是糾結纏綿的紅豆杉。兩段奇木以鋼與樹瘤聯結成龍飛鳳舞的草書雕塑。

二○一一年起,「誠」雕塑從高鐵烏日站起步,旅行全台十地。董陽孜力邀近十位年輕建築師、設計師,一起營造「誠」雕塑的藝術空間。從車站到飛機場、從大都會到離島,移動中的「誠」雕塑,曾讓名作家黃春明「有被電到的感覺」;也有人尊之為「誠字遶境」。

玩藝術 玩得比年輕人瘋

每逢遇見意氣相投的建築師、設計師、藝術家,董陽孜最常掛在嘴裡的一句話是:「要不要跟我玩(藝術)?」

外界常將年逾七十的董陽孜定位為書法家,但她不願如此被歸類。董陽孜八歲開始練習書法,大學讀的是台師大美術系;赴美國麻州大學攻讀碩士時主修油畫、副修雕塑,年輕時曾在紐約做過設計。

研究所畢業後,她卻另闢蹊徑、獨鍾書法。因她曾在紐約現代美術館觀賞過日本書道展,有感於書法原是華人的文化,竟由日本人在國際發揚光大;而油畫畢竟是西方人的藝術,她懷抱著書法之夢回到台灣,但她既不像當年的海外歸國學人一樣在大學教書;不演講、著述,一心只想創作。

書法讓董陽孜揚名立萬,但她不侷限於書法,多年來不間斷在跨界,曾經跟她一起「玩」的涵蓋舞蹈家、音樂家、建築師、設計師、歌手…,合作對象的年紀常跟她差一大截。

金門大學建築系主任許正平即自述:「跟董老師一起玩,我覺得自己是個老頭子,好像她才是年輕人。」因為「不管是行動力,還是心態上,她永遠精力十足。」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