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一本塵封七十多年的雜誌,竟促成一段政黨外交。抗戰時韓國獨立運動人士在華成立「光復軍」,支援抗日戰爭,出版《光復》刊物,創刊號全世界只剩國民黨珍藏,南韓政府渡海求複製本,讓一段不為人知的歷史,再度引起注意。
韓國在一九一○年被日本併吞,許多韓國獨立運動人士在中國活動,大韓民國臨時政府也在上海成立。後來又跟隨國民政府遷到南京、重慶。全面抗日前,國民政府不便承認韓國臨時政府,透過國民黨與臨時政府來往,提供援助。
一九四○年成立的「光復軍」,集結韓國在華韓籍志士於重慶成立,是一支隸屬大韓民國臨時政府,接受國民黨軍事委員會援助與指揮,協同中華民國國軍作戰的武裝部隊,兵力最盛時,共有近六百人,主要從事敵後支援和輔助作戰任務。
一九四一年二月,這支部隊又創辦了《光復》雜誌為機關報,宣揚韓國獨立的理念。今年適逢抗日勝利七十周年,這份刊物對韓國獨立運動具有重大意義,當年創刊號已亡佚,只剩國民黨還留存一份原件。國民黨黨史館主任王文隆表示,去年十月底,駐台北南韓代表部致函黨史館,要求授權複製《光復》創刊號,允諾出資,歷經三個月時間才完成複製。複製品二月十日,由黨史館主任王文隆,交給駐台北代表部代表趙百相。
據複製這本雜誌的國內知名文物複製高手許雨亭表示,這是他接過最複雜、最困難的案子,後來差點把他們的影像輸出機操壞。但能參與這個歷史性的工作,而且圓滿達成任務,他也有非常強烈的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