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胡毓豪(作者為攝影大師)
日本,春夏秋冬各有「景色」,非常吸引好攝者。景色好,並非只是緯度的因素,最主要是日本人對環境的經營,非常用心的結果。
氣候因素在地球上,只要緯度相同,大致上差異不會很大,唯獨被日本人經營成——春櫻、夏綠、秋紅、冬雪。知識就是力量,展現在日本人居住的土地上,可見除了要有眼光之外,也得有耐心、毅力,和安定的社會、人心,文化才能結晶,對文化的破壞,戰亂摧毀力最強。
當我們羨慕別人的成果時,不要只會叫好,必須詳研他們種因時的辛苦。一流的國家,靠的就是一流的國民,我們若學「道」了,也就可以無中生有,利用環境創造財富,而非殺雞取卵。
拍照跟京都人種樹一樣,都是美的修養,上上者未拍即知成果好壞。擅於種樹,能知千百年後樹的身影、姿態。一般人,拍照亂拍,種樹亂種。
拍照要預知結果,才能拍照省力,又迅速得到好結果。種樹,也從選樹種開始,到待其慢慢長成,到有景可看,總要幾十年,萬一種壞了,很難重來。面對好景,攝取鏡頭,也要懷有拍壞了不能重來的決心,才容易成就。
專心和敬意是必備的修養,愈誠敬愈有好成果。修養技藝,首重決心和實踐,不是看到別人拍得好,就趕緊問人家你是怎麼拍的?循序漸進的學習,根基才會穩固。看看別人,想想自己,然後見賢思齊,這才是走千里路遠赴日本拍照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