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觀念 怎麼做,你才很會拍? 胡毓豪 |2014.09.14 語音朗讀 2080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坐於大樹下,冬陽灑於背上,光讓人知道生命的主宰,樹看盡千年,教人謙卑。拍照經常是用心看景,眼只是通道。攝影/胡毓豪 雪正飄,美女正在走,美腿在陰沉的光線下,卻展現出熱度,色階的完美於此景是沒有意義的,看色階分布圖一定要清楚自己身處的環境光,否則不看還好,看了之後一定滿頭霧水,因此,也有人完全不信色階圖。攝影/胡毓豪 光的力量,讓景物起死回生,老牆因陽光角度而流露時間的故事。伊藤博文的字,美而有力,高掛神社上,日本人視為國寶。日本殖民台灣建設鐵路時,他因重視而賜字「開物成務」,後來卻被丟棄了!攝影/胡毓豪 光的力量,讓景物起死回生,老牆因陽光角度而流露時間的故事。伊藤博文的字,美而有力,高掛神社上,日本人視為國寶。日本殖民台灣建設鐵路時,他因重視而賜字「開物成務」,後來卻被丟棄了!攝影/胡毓豪 要成為很會拍照的人必須很會觀察,也願意花時間等待,耐心等待就可以拍到同一地點的冬景和春光。 攝影/胡毓豪 要成為很會拍照的人必須很會觀察,也願意花時間等待,耐心等待就可以拍到同一地點的冬景和春光。 攝影/胡毓豪 《亂拍煉出好照片》時報文化出版 攝影/胡毓豪 文.攝影/胡毓豪 學攝影為的是拍照能經常性成功,而非不可控的成就。要維持經常性成功就得經常賞析好作品,將成功作品內的要素提出,再精煉成自己的藝術細胞,讓好眼力成為指引你拍攝的明燈。攝影眼是通稱,包含美學和結構,深知點、線、面的力量,知道布局和元素之間的關聯,利用元素自身的力量,調和平面的視覺美,綜合力的瞬間表現就是攝影眼。 好照片的第一要素——賞心悅目,讓觀者覺得作者深知我心,進而引起共鳴。看的人和拍攝者若能快速知心,作品絕對有力。此際,語言文字是多餘的,就像眉目傳情,何須話語。 賞心悅目的作品一定有內容,內容是什麼?要呈現得很清楚,可以讓人看不懂,但自己不能不清楚,自己不能不感動。影像創作是先感動自己,再感動別人,才有存在價值。 好作品必定有好品質,品質分有形和無形。可見的,比較易辨;無形的,比較難解。易辨的從色階、對比開始,色階非常豐富,內含的資訊多,就像風景影像,內容多到令人讚嘆,從照片可以讀到比現場更多細節,怎能不叫人讚嘆!相反的,若減掉色階有益作品,那麼色階少、對比強,反而是好作品。 色階的呈現受光線強弱影響,作品的色彩則受控於光譜,暖色調、冷色調之分即由此來。為了解色的表現,知道光譜的完整或殘缺成了必備常識,了解才會為數位相機設定白平衡。有了基準,互補色、對比色才能自由應用,發揮色彩的力量。 知道光線強弱,明白光譜、色溫才能定調,定調是為影像分判軟、硬。軟色調的特色是柔得叫人拍案,硬色調則表現陽剛、冷漠、堅強。面對景物如何瞬間決定展現方式,取決於紮實的訓練,它是孕育好照片的養分,好照片賴於判斷正確才能起作用。 正確曝光是含糊之詞,它只是經常對,但不是永遠對。好的曝光靠作者決定,有時要多曝一點,有時要少曝一點,就像大廚師掌握火候和用鹽,運用之妙存乎一心。但縱使上述諸要皆掌握,頂多稱為攝影匠,因為這些只是技術上的死東西。 好照片會講故事,內容精采,故事感人,觀賞有無窮樂趣及感動。好作品牽扯到拍的、看的和被攝的人事物。攝者和被攝者接觸的第一時間即應完成對話,才有可能形塑好照片。林林總總只為按動快門一剎那,決定性瞬間應是一連串思考和反應,而非盲拍的結果。 照片拍得很清、很明,就算好嗎?未必。數位時代的好照片,往往因產出總量爆增而被淹沒,能在照片中選出「深得我心」之影像是新課題。一個人會拍但不會挑選好照片,既枉然又可惜。 好照片能傳情,具此要,即是好。傑作則是眾多要素彼此呼應,相互加分,而無抵觸。好元素愈多,好照片之味愈濃。建立原則再顛覆原則,試著找捷徑,好照片此中來。想要成為很會拍的人,先要知道怎樣的照片才算好。 摘自《亂拍煉出好照片》時報文化出版 前一篇文章 攝│影│比│賽│訊│息 下一篇文章 佳作徵圖 熱門新聞 01【人間氣象】 致青春未遂2025.05.0202【何處不交朋友】可敬的朋友2025.05.05038 方法有效 對治胃食道逆流2025.05.0304歐洲佛教聯盟會議 維也納佛光山召開2025.05.0205【悅讀人生】柏林大合唱 千人齊祈福2025.05.0206助緬重建 佛光山、佛光會、星洲基金會再捐物資 2025.05.0307【深頁凝視】《小書店大繪集》手繪匠心獨具的書空間2025.05.0408【營養專欄】這些奶,你喝對了嗎?2025.05.0309【寓言故事】天宮保健官到人間2025.05.0410PLG冠軍賽 領航猿 VS 勇士5月5日開打2025.05.02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紀實攝影】花開花落 把握善美因緣【手機開麥拉】培養攝影眼【紀實攝影】三山農場 花之旅【紀實攝影】四季絕景‧只見線 作者其他文章攝影不是寫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