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八粥是紀念佛陀成道,寺院分送給信徒,分享吉祥、喜悅。佛光山每年全球二百多個道場,同步在大街小巷、火車站等等,傳送寒冬的溫暖。佛陀夜睹明星,覺悟「緣起法」,肯定每一位眾生都有成佛的潛能,只要肯修戒定慧,滅貪瞋痴,蒙塵的明珠,不會因為墮入濁泥,而改其明亮的價值。佛陀是「發現」每個人的天賦,讓我們面對困境,面對低谷,都能像樹木安忍霜雪的酷寒,等待暖春的到來。
每年歲末,這一碗粥,流傳千年,我喝到的是佛陀對世人的勉勵、嘉許,當然還有些許的「感嘆」。近日看到年輕的單親媽媽抱著一歲多的小孩跳樓,她不幸喪生,娃娃重傷急救。是怎樣的情緒、壓力,讓年輕的媽媽,用如此決裂的方式,向人們宣告她的「絕望」?我沒有資格論斷,畢竟俗世的恩怨糾結,不是對與錯單一的答案。但佛法探討人間的八苦,不論生、老、病、死、怨憎會、愛別離、求不得、五陰熾盛,「求不得」可以總括七種苦。這位年輕的媽媽,也是「求不得」自己心中的夢園及安然,所以才會了結此生。
如果,懂得,緣起法,就能洞見「求不得」也是水上的幻影。原本世上,我們想要安靜自己的妄想、欲望都「求不得」,如何能奢望,把希望建設在他人身上呢?佛法強調「覺醒」,就是讓我們脫離幻象,在痛苦裡,能明白,痛苦是存在,但我們可以選擇不要和痛苦共舞。
歲末,有善心人士為遊民辦桌,給他們熱熱的湯飯;佛門年年也用一碗臘八粥把慈悲與吉祥送到每個人的心上。藥石後,回寮區的路上,滿樹的火焰花開得醉人,像是在天空綻放的煙火。生命何其珍貴,也許你我的劇本、角色都不可能百分百的順心如意,失望、絕望也許難免,但是不是能在作「自絕」的決定時,回想,我們曾經擁有過父母、師長、兄弟姐妹、朋友的關懷,甚至陌生人給予過友善的微笑和無私的幫助……
這幾日校閱第四期的《學佛前後》——服務:成就無憾的人生。小叢書裡的七個平凡人物,也曾跌入人生的谷底,救贖他們的是「給人」的生命哲學。給家人安心,給朋友快樂,給人間多一點美好,所以,他們勇敢的度過難關,找回未來的希望。
娑婆世界名為「堪忍」,這些難忍能忍,就像蚌殼裡的尖石磨損著蚌,痛徹心扉後,涵養出圓潤的珍珠;沉香樹因為刀傷,努力復原而分泌出天香;再冷的冬季,有臘八粥可暖心;再暗的黑夜也擋不了曙光的來臨。今晚,我為這位媽媽祈願,她心靈平靜,蒙佛光接引,也祈祝重傷的娃娃能脫離險境。人間路難行,至誠祈望人人找到心中的信仰,在茫茫苦海裡,有宗教作為精神的依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