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治療師引導輔導個案創作紙膠帶。
圖/江學瑩提供
【本報台北訊】紙膠帶是近年來是炙手可熱的文創商品,如今這股熱潮也延伸到藝術治療。台北教育大學藝術治療學程兼任教師江學瑩,在偶然機會下,發現紙膠帶能鬆懈青少年心防,讓他們願意自我揭露,讓平凡的文具,成為心理治療利器。
江學瀅身兼台灣藝術治療學會理事長,也是藝術治療團體的帶領老師,她發現紙膠帶對與個案建立關係很有幫助,大力推廣紙膠帶的應用。
江學瑩說,有次在文具行,看到許多青少年熱烈討論應該挑選哪種紙膠帶,於是動念買紙膠帶給輔導個案,沒想到輔導的小孩非常高興,主動玩了起來,讓他發現紙膠帶對突破青年抗拒很有效果。
江學瑩說,紙膠帶可以毫無壓力地剪、貼、撕創作,也有助於輔導者與青少年建立關係,紙膠帶成為青少年次文化。
心理諮商師鍾珮琪說,在帶領團體討論家庭溝通時,會將紙膠帶顏色連結情緒,要參與活動成員用紙膠帶裝飾紙屋,由於難度不高、主控性強,降低進入情境障礙,治療師更容易透過引導連結內在情緒。
江學瑩解釋,藝術治療重視過程,若藝術門檻太高,個案有壓力也會有挫折,當技術的設限愈低,自我心理狀態投射就會愈明顯,進一步跨入後續治療。原本只是文具的紙膠帶,透過藝術治療師的連結,意外創造新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