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大運用衛福部推出的「食在有智慧」APP,結合六千多筆食材、食品,讓民眾能隨吃隨查熱量,預計今年三月免費推出。圖/成功大學創新數位內容研究中心提供
【本報台北訊】成功大學創新數位內容研究中心調查1萬多位高中職學生飲食習慣,經分析發現學生都「自以為」吃得巧又吃得好,每天喝1杯奶茶,就認為有喝到奶類,利用衛生福利部的開放資料,建立6000多種菜單,讓民眾知道1天到底吃了多少油、喝了多少水。
成功大學營養師張鶴瀞表示,成大針對國內1萬多名高中職學生,調查飲食習慣,自我作答的問券中,學生每日攝取的營養素,幾乎9成以上都合格,但深入調查學生對於6大類飲食的認知,竟統統不合格。
成大去年開始結合衛生福利部開放資料,特別建置「食在有智慧」及互動網站「美德農場」,利用手機或電腦就可知道吃的東西到底健不健康。
成大創新數位內容研究中心主任楊雅婷表示,這次除了取用衛福部的開放資料,成大耗費4年時間,建制6000多比食品資料庫,含食材、食品,無論是玉米蛋餅、波霸奶茶等市售食品都建置在2個系統中。
民眾只要輸入進去就可以看到大約的熱量,如果輸入的菜名不再6000種菜單中,可立刻回饋給系統,如輸入蔬果拿鐵等特殊的名稱,成大的營養師會評估該食品的食材,並協助計算熱量,讓整個系統完全符合台灣人的飲食模式。
張鶴瀞表示,系統還會告訴民眾下一餐應該怎麼吃,才不會補過量。目前該產品還在建制資料中,預計今年3月可正式上架供國人免費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