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台緣博物館導覽員來台介紹木偶展。右起為佛館館長如常法師、台灣博物館館長陳濟民、教育院院長永光法師。圖/人間社記者梁清秩
泉州提線木偶藝術家帶來《金獅獻瑞》戲碼。圖/人間社記者梁清秩
【人間社記者陳昱臻大樹報導】台灣布袋戲迷不容錯過的兩岸木偶特展「指掌春秋—閩台木偶藝術展」,即日起至三月二十二日在佛陀紀念館展出,來自大陸泉州的提線木偶、閩南掌中木偶、台灣布袋木偶等四百件木偶作品,集體在台亮相。
閩台木偶藝術展二十五日在佛光山佛陀紀念館本館大堂開幕,由泉州木偶劇團帶來的《金獅獻瑞》好戲登場,表演人員身手矯健、舞動著喜氣祥獅,逗趣十足,緊接著是台灣嘉義諸羅山木偶劇團的布袋木偶表演,活靈活現的人物配上幽默口白,勾起大眾兒時在戲棚下看戲的回憶。
佛館館長如常法師表示,此次展出泉州及閩台木偶共四百件作品,從木偶的製作過程、宋代到清代木偶傳承的歷史、台灣布袋戲的發展歷程等豐富的歷史文獻介紹外,更有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泉州提線木偶展演,是木偶愛好者及收藏家朝聖必來觀賞的展覽。
緣起一筆字書法展
大陸閩台緣博物館黨委書記黃糴問,是促成此次展覽的幕後推手,他提及,二○一三年四月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的一筆字墨寶到閩台緣博物館展出,當時大師提出,希望將木偶藝術帶到佛光山的心願,共同發揚中華文化,讓更多台灣民眾一睹木偶風采,如今終於圓滿去年對大師的承諾。
黃糴問特別推薦已故木偶雕刻名家江加走的手雕木偶作品,雕刻與粉彩的木偶頭形象逼真、刻工精緻、臉譜性格突出,為掌中木偶卓越之作,另有木偶戲的精髓「手抄木偶戲本」皆是台灣首見的展出。
為了讓民眾認識閩台木偶戲特色,二十五與二十六日各有二場「泉州提線木偶vs.台灣布袋戲偶」精采表演,及親子木偶與「木偶頭.臉譜DIY」製作等活動,全面展示閩台木偶藝術的獨特魅力和最新發展成果。
參與開幕嘉賓尚有台灣博物館館長陳濟民、閩台緣博物館副館長粘秋生、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館長陳訓祥及高雄市多所國中小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