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雲窗
公案小說之所以引人入勝,常常是因為小說作者先接連地丟出懸疑案件,致使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叫人目不暇給、滿腹狐疑!只待聰明的縣官抽絲剝繭,交叉問案,攻破嫌犯的心房……直到故事總結的那一刻,作者突破性地讓真相大白!這時讀者心頭的陰霾終於一掃而空,頓時人心大快!
以清代《施公案》為例。
有一天施公坐在大堂上,一個人前來告狀。這人說道:「小的叫王自臣,在東關開了一家當鋪。我家對門有間庵堂。昨晚小的回家較晚,約莫三更時分,月明當空。小的來到家門口,忽然看見庵門之上,掛著兩個男女人頭,嚇得我魂飛魄散!急忙進了家門,將門關上,直到天明才敢來報案!」
施大人聽說此話,隨即派出衙役傳喚庵主前來問話。沒想到庵主卻聲稱:「小尼自幼出家,謹守清規。今日並不知有什麼人頭,懇求老爺開恩!」
施公恫嚇庵主,嚇得她改口招認:「小尼今早開門,確實見了兩個人頭,掛在庵門上,因一時心中害怕,叫老僕將頭顱拋到野外,並付給他紋銀五兩。」
施公道:「大膽!見了人頭,就該來報案才是。妳且下去!」
接著又吩咐庵中老僕來答話。這老僕來了以後,卻供稱已將人頭拋到隔壁人家的院子裡去了。
施公一聽,即吩咐公差去把人頭取來;倘無人頭,便把那家主人帶來。
公差答應,出去不多時,帶了一個人上堂來跪下。這人便是隔壁人家的家主,然而他卻供稱沒有見到任何人頭!
施公於是再把他店中伙計叫來詢問。此人不僅不知道人頭之事,竟又爆出一案:「小人有個表弟,昨日早晨往後院去,就失蹤了!我正在愁煩,老爺調查人頭之事,小的全然不曉,只求老爺速找我的表弟。」說話之間已痛哭失聲!
施公心想:「真是奇了!正追人頭,又出了失蹤案!而且都在隔壁人家後院裡消失的,這院子究竟有什麼問題?」
案情撲朔迷離,卻隱然有其線索,施公於是循線追蹤,一番輾轉周折之後,終於讓人頭案與失蹤案浮現了真相。
其間有許多推理和鬥智之處,作者先設謎,再解密,僅是單純的順敘結構,卻能達到逐漸開朗、柳暗花明的新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