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學測倒數計時,歷史科高中老師與補教老師判斷,今年海內外紛擾多變,時事題恐怕會紛紛出籠,從國內的太陽花學運、柯P效應,到國外的美警殺黑人、伊斯蘭國、伊波拉病毒蔓延等,都有可能入題。
歷史科補教老師鄒臥龍說,今年是使用一○一課綱首次學測,新教材出題有三大重點;中國史部分,中共建國史分量增加,變得比過去複雜,考生要多準備;世界史部分,十五世紀前的歷史在教科書中被濃縮簡化,但不表示不會考,要讀熟;新教材著重基督教、猶太教與伊斯蘭教的傳播,尤其伊斯蘭教的分量增加,考生要留意。
鄒臥龍研判,時事題會出不少,七月指考已經考了茉莉花革命,考生要注意資訊傳播題,包括台灣三月太陽花運動、柯P選戰等;伊波拉病毒蔓延,可和世界史的黑死病連結。
鄒臥龍表示,南非黑人領袖曼德拉去世後,黑人民權問題很熱,尤其美國屢次發生警察殺黑人事件,可和世界史的黑奴問題、美國南北戰爭、一九六○年馬丁路德爭取黑人民權等連結,具有題組分量。
鄒臥龍說,克里米亞地區是重點,這區的關鍵字包括烏克蘭、俄羅斯、馬航等,尤其烏克蘭的歷史、地理位置及周邊國家的關係,都可能入題。
除了新教材與時事題,考生仍應回歸四冊課本重點。桃園市立壽山高中歷史科老師王偲宇分析,台灣史、中國史和世界史的出題比例約為一:一點五:一點五,台灣史出題著重日治時期,會考五題左右,其中「皇民化」在九合一選舉熱炒,考生要注意;國民黨來台後的經濟發展也可能考一、二題。
王偲宇說,中國史部分,史料題最讓考生頭痛,各朝代的觀念要讀通,一八四○年以後反而好準備,只要搞清楚歷史事件的先後順序,「有念就有分」。
世界史部分,王偲宇說,前半段有數十個文明區歷史,學生要綜合理解,每個文明區都有不同宗教思想、文化;後半段十五世紀以後則著重大事件,如文藝復興、啟蒙運動,或是各種「主義」興起,如自由主義、民主主義;十九世紀就要注意各種「會議」,如維也納會議等,理解世界列強的崛起、發展與侵略;二十世紀關鍵字是「戰爭」,包括兩次世界大戰、冷戰等。(系列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