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法國諷刺性雜誌《查理周刊》上周三遭極端伊斯蘭分子血洗,全球各地都有人高呼「我是查理」,然而也有人不以為然。事實上,過去兩天法國國內外開始出現「我不是查理」的聲音,發聲者譴責槍手濫殺無辜之餘,亦表示不認同《查理周刊》侮辱伊斯蘭和其他宗教的做法。巴黎北郊聖丹尼一名十七歲高中生說,她不太想默哀,因為「那些漫畫家侮辱了伊斯蘭和其他宗教,向他們致敬,我覺得不公平。」
法國極右派民族陣線(FN)創黨人雷朋在推特上說,「抱歉,我不是查理」;他的孫女、民族陣線議員馬琳.雷朋也表示,「如果是要捍衛言論自由,那麼我是查理;如果要支持《查理周刊》的編輯方針,我就不是」。
穆斯林族群在法國的處境也因槍擊案更顯艱難,在極端分子聲稱「為先知復仇」,屠殺十二人後,這讓一般法國穆斯林覺得雙重受傷:一邊是自己的法國同胞遭殺害,一邊是自己的信仰遭背叛,他們也擔憂新一波仇視風潮即將針對他們而來。
法國有三百五十萬到五百萬穆斯林,政府和伊斯蘭教長一直試著促進族群互相接納,但穆斯林仍難被法國社會完全接受。
波爾多伊斯蘭教長烏布胡則深感傷心,不僅為罹難者,也為伊斯蘭本身。他說,多年來推動融合、對話的努力,彷彿因此案瞬間瓦解;「(槍手)說他們為先知復了仇,但這對先知就是一種褻瀆,在先知的時代,他被人嘲諷,都會原諒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