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社記者心敞菩提伽耶報導】自去年五月月圓開始,印度政府為紀念傳揚慈悲、智慧、平等、包容等真理的佛教教主—釋迦牟尼,於各地舉辨系列「佛教二千五百五十周年慶」。印度文化部於二月四至六日,在佛陀成道聖地—菩提伽耶,邀請世界各國僧伽及學者,環繞「二十一世紀的佛教」主題,發表近三十篇論文。
來自全球二十多國代表和觀察員逾四百人,四日齊聚菩提伽耶一座鍚金寺院臨時為大會搭建的大帳蓬,由西藏精神領袖達賴喇嘛主持開幕禮,與會人士包括秘哈省總監R.S. Gavai、省長Nitish Kumar、印度村鎮發展部長Dr. Raghu-vansh Prasad Singh、文化部副秘書長R.C. Mishra,以及佛光山國際佛教促進會覺門法師等人。
與會人士分別以:印度佛教的過去、現在與未來、佛教與西方、人間佛教是文化的主流、慈悲與非暴力、佛教對社會經濟發展的看法、佛教對生態與環境危機的看法、提倡一個沒有階級的社會、佛教對兩性平等的看法;保護佛教藝術、文化及古典等論文,其中十三篇由世界僧伽學者發表,十五篇由印度佛教學者發表。
佛光山覺門法師針對「二十一世紀台灣比丘尼對佛教的頁獻」,和與會大眾分享二十一世紀台灣佛教的現況。
達賴喇嘛表示,他很喜歡「二十一世紀的佛教」這個主題,現在愈來愈多人對佛教感興趣,但我們佛教徒能給世人什麼呢?一個真正的佛教徒,務必要「自覺」,要對自己的一舉一動負責,並非會背經、誦經就是很有修行,平時並常深入經藏,將佛陀的佛誨應用在日常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