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南訊】成大醫院昨天表示,微創骨盆骨折固定後,可允許立即使用助行器下床活動,對患者是一大福音。
成大醫院骨科醫師吳柏廷指出,骨盆骨折多來自高能量撞擊,在台灣常見於車禍意外或高處墜落,伴隨其他器官或軟組織損傷機率也高;四分之一骨盆骨折病人有多重外傷,即使醫療技術進步,骨盆骨折致死率依舊有百分之十至百分之五十,其中百分之七是直接死於骨盆骨折或失血性休克。
吳柏廷表示,骨盆處因骨頭位在深處或周邊環繞骨盆重要的神經和血管,大大增加骨折復位及固定困難度,治療方式從傳統保守治療(臥床、牽引)、骨外固定到體內骨板、骨釘固定都有。
近年來,因骨材(內固定骨板)研發進步和對骨盆解剖構造進一步的了解,微創骨盆骨折固定手術的技術漸趨成熟,已成目前骨折固定手術的趨勢,尤其是對不穩定型骨盆骨折的病人。
吳柏廷說,微創並非一味追求傷口小,微創目的在減少患處周遭組織的破壞,降低疼痛,減少出血,加快復原,避免破壞骨折部位組織血液的供應,加速骨痂生成及間接的骨癒合。
微創骨盆固定手術可提供年輕且需早日恢復行動能力患者另一個治療選擇。患者在適當固定後,可允許立即使用助行器下床活動,且約在八周至十二周後允許不使用助行器完全負重行走,對患者和家人都是一大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