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導】在中國大陸山西省芮城縣城北三公里的古魏鎮中龍泉村,坐落著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廣仁王廟,它不僅是中國現存最早的道廟建築,還是中國現存的四座唐代木結構建築之一。經過近一年半的落架大修,現在遊客可以一睹廣仁王廟其古樸雄渾的風貌。
廣仁王廟正殿建於唐大和五年(西元八三一年),是中國現存最早的道廟建築,距今已有一千一百八十多年的歷史。二○○一年,廣仁王廟被大陸國務院公布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廣仁王廟由於年久失修,廣仁王廟曾損毀嚴重,大殿屋頂嚴重破損、漏雨,多數構件腐朽,牆身開裂,亟待修繕保護。從二○一三年六月開始,在大陸國家文物局的支持下,修繕工期持續近一年半。
「修繕過程嚴格遵循修舊如舊的原則,最珍貴的斗拱構件只更換了一兩個。」芮城縣旅遊文物局副局長景宏波表示,一九五八年廣仁王廟曾修繕過一次,但由於歷史條件限制,鋸斷了前椽,改變了牆體形式,使大殿原有的部分唐代建築風格喪失。
「由於缺少歷史資料記載,很難完全恢復其原有的唐代風貌,只能在現狀基礎上修舊如舊。」景宏波說,目前廣仁王廟正殿、廟內清代戲台、圍墻等均已修繕完畢,下一步將對其周邊環境進行整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