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由岩石 風化而來 性質可分為十二土綱

羅智華 |2015.01.03
2695觀看次
字級
樹木生長亦與土壤保育息息相關。圖/蘇木春
土壤是大地之母,是幫助植物生長的關鍵要素。圖/陳再興
土壤是提供農作物生長養分的重要來源。圖/蔡昕穎
今年是國際土壤年,土壤保育刻不容緩。圖/陳信利

文/記者羅智華

我們都知道陽光、空氣、水是人類與天地萬物賴以生存的三大重要元素。其實不只這三種要素,土壤亦是我們不可或缺的一大養分來源。從普羅大眾每天三餐少不了的米飯、蔬果到日常生活中的花草樹木都得仰賴土壤養分生長而成,土壤就像是大地的母親、生命的根源般,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從地球的角度來看,土壤可說是地球表面最鬆軟的一層物質,成分主要由礦物質、空氣、水、有機物質及有機體混合而成,土壤的養分不只能孕育植物生長,土壤本身也是地球岩石圈、生物圈、水圈及大氣圈之間的介面,在整個生態系中扮演要角。

很多人都曾用雙手摸過土壤,但你可知道土壤是怎麼形成的嗎?農委會農業試驗所所長陳駿季表示,土壤的形成主要是由岩石風化而來。不過土壤的形成過程並沒有我們想像中簡單,有時得花上百年、千年甚至萬年以上的悠久時間才能慢慢形成。一般來說,岩石必須經過風吹雨打、乾燥濕潤等多種變化才能逐漸分解,風化成土壤,可說是慢工出細活。

不只如此,土壤種類還相當多元,可分為十二土綱,分別為「有機質土綱」、「淋澱土綱」、「灰燼土綱」、「旱境土綱」、「氧化物土綱」、「膨轉土綱」、「極育土綱」、「淋餘土綱」、「黑沃土綱」、「弱育土綱」、「新成土綱」、「永凍土綱」。每個土綱成分特性皆不同,以黑沃土綱為例,顧名思義就是相當肥沃的土壤,裡頭含有石灰物質等成分,是適合農夫耕作的沃土。此外,每種農作物與植物亦有適合的土壤特性,陳駿季以花生與西瓜為例,其生長環境就需要較鬆的土壤如沙質土,所以我們常見西瓜種在河川地附近。

而正因土壤形成不易,加上與地球萬物生長息息相關、密不可分,因此這幾年土壤保育成為國際重要課題,為呼籲各國與民眾加強對土壤資源的保育與愛惜,聯合國農糧組織 (FAO)與國際土壤學聯盟特別在聯合國大會促成決議,正式將今年訂為「國際土壤年」,引起許多國家與組織迴響與共襄盛舉。

以台灣為例,農委會也參與了聯合國「全球土壤伙伴計畫」(Global Soil Partnership,GSP),接下來將結合中華土壤肥料學會等單位,在2015年舉辦一系列土壤保育活動,加強宣導與教育土壤健康檢查及土壤保育知識。

台灣土地面積雖然不是很大,但土壤種類卻相當豐富,陳駿季指出,光是在十二個土綱中,台灣的土壤類別就涵蓋了十一個土綱,其多樣性在世界可說名列前茅。因為緯度的關係,陳駿季說,台灣除了北極圈內的永凍土無法看到外,其他土綱都能在這塊土地上找到,可謂種類多樣的土壤大觀園,不只與農業發展息息相關,亦具有學術研究價值。


土壤保育刻不容緩  種樹預留伸展空間

陳駿季表示,當土壤受到汙染時,農作物也會跟著遭殃,以工廠排放廢水到河川為例,大家都以為汙水只會順流到大海裡,其實過程中也會滲透到附近的農地,造成土壤與農作物汙染,此外像是氣候變遷導致海平面升高,也會讓沿海附近土壤鹽化,因而種不出農作物,這正是為什麼我們要重視土壤保育的原因。

如同一棵小樹苗要長成蓊鬱茂密的參天大樹,需要天時地利等因素的相互配合,樹木的保育亦與土壤脣齒相依,適合的土壤成分與軟硬度可以幫助樹木根部充分伸展以及給予良好的透水通氣空間。

成功大學生命科學系講師廖國瑛表示,要讓樹木生長良好,不是只要把樹種下去就可以,還得懂得護樹,才能確保它們綠意盎然。以都市裡常見的老樹為例,必須要有軟硬度適合的土壤來提供樹木養分、讓樹根有伸展空間,但隨著城市發展與人為開發,不但樹木生長空間愈來愈受限,甚至還有人在樹頭周圍鋪上地磚,讓行人走來走去或是在土壤上擺放腳踏車、居家用品,日積月累下來,不但導致樹木下方的土壤變得硬邦邦,還會影響樹木根系的活動空間,阻礙生長。

廖國瑛建議,要讓樹木長得好,除了給予適合的土壤外,一開始種樹時也要預留未來的「伸展空間」,避免在四周鋪設地磚或放置物品,才不會讓樹木生長跟著受限。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