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希諴
「今天差一點不能出來當義工,因為乾爹病情嚴重,面臨要不要插管急救--」義工黃大姐跟居家護理師說到一半時,黃大姐電話響起。
「什麼?要插管了?還要緊急洗腎?怎麼病情變化這麼快?這很重要,一定要全家一起商量後---那醫師怎麼說?」。
「唉!台北醫師已經跟我們說,要有心裡準備。沒想到又突然問我們:你們要不要插管急救?」…
「醫師們一定會這麼做,依規定一定要再跟家屬確認。」
「我覺得乾爹病那麼多,年紀那麼大,不要插管跟洗腎,對乾爹比較好--,只是,我們不想急救,這種話真的很難說出口---」
「的確很難從家屬口中,說出不要急救親人的話。」
「唉─,大家都覺得阿公已經很老,做那些急救醫療,沒什麼幫助,只是拖命 」
「那就跟醫師說,家屬要求不要幫阿公急救啊?」
「可是,我乾爹子女,不知道怎樣跟醫師說。」
「除不容易說出口,也怕說錯了,醫師會放棄阿公,讓阿公死得很慘。」
「你可以請家屬跟醫師說:我們家屬希望,讓病人舒服就好,讓病人不受苦為原則。」
「這樣說的話,醫師就會瞭解我們家屬,希望不要幫病人做無效急救嗎?」「一般醫療人員,聽到家屬提出這樣的要求,一定會再跟家屬做明確的談,確定是否不施行心肺復甦術?是否確定不做侵入性治療等。」
「原來這就是你們醫院裡面,不急救的『行話』、『暗語』?我懂了,我懂了。」
「其實家屬,面對長輩罹患末期疾病,走到生命盡頭時,真的不知道該怎麼跟醫師說:不想讓病人被急救插管。」
「一方面怕被誤認為不孝,一方面又怕長輩會被『放棄』、等著『受苦而死』。」
「然而,若不及時幫病人說出,不施行心肺復甦術,反而會讓病人延長『受苦而死』呢。」
「假如病入膏肓、瀕臨死亡,不做無效急救醫療,只要緩解症狀舒適,平時就要熟記,『舒服就好』、『不要延長受苦』,這兩句是臨終前,『求好命、得善終』,最重要醫療通關密語。」
(作者為中山醫大附設醫院神經內科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