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大師司徒賢達說,從事社會公益方式有很多種,傳統的模式是將營利活動與公益活動分由不同性質的機構來負責,是企業為了追求利潤,努力發掘客戶需要,整合各方資源,提升產銷效率,然後股東從所分配的盈餘中、員工從其薪資所得中,捐贈出一部分,交由NPO來從事社會公益。簡言之,企業的責任是為股東賺錢,社會公益的事則由每位「自然人」從其財富中,依其個人價值偏好來支付,並各自選擇不同的NPO來負責執行。
司徒賢達說,另一種模式是近年來漸受注意的社會企業,希望以企業化經營方式來從事公益活動,甚至期望一方面以公益為經營的主軸,一方面也可以獲得利潤。
秉持企業公民社會責任,長期關注台灣社會企業發展的企業因應這理念,無不投身參與。安候建業聯合會計師事務即承接經濟部中小企業處主辦社企型公司環境建構與發展推動計畫,舉辦社會企業Demo Show「發現社企未來之星」,在台灣找人才。
亞洲女性論壇已成立十年,由江澤民及溫家寶等高幹辦公室秘書群成立,資源豐厚,台灣女企業家協會由馬愛珍率團前往與會,希望跟澳門大學合作發展社會企業及養老型住宅,女性電影的女導演,女製作,女編劇也在培植。「由於跟各省交流,更感受到大陸各各使出看家本領大大搶錢,跟台灣成立商機銷售管道,賺錢不是重點,而是指標性作用。」滬台城市合作社會住宅推廣召集人王世馨說,大陸各省現在重點項目,也在開展社會型企業及養生村住宅。
全國第一個「尤努斯社會企業中心」十月在中央大學正式掛牌運作,中央大學校周景揚具有產業趨勢發展、民生經濟脈動有堅實的研究基礎,整合各領域人才,與企業互動良好,在台灣扮演一個最佳平台。
尤努斯社會企業中心主任吳大任也強調,社會企業的宗旨,就是「不以追求利潤為最大考量,並能解決特定的社會問題」,他將協助有意朝社會企業發展的社福團體轉型,幫助新創企業提供專業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