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絕十二夜 嚴懲棄養寵物行為

謝碧嘉(桃園縣/自由業) |2014.12.26
1876觀看次
字級

立院達成共識,通過《動物保護法》修正草案,禁止動物收容所施行安樂死;若三讀通過,兩年後將全面「零安樂死」,立意良善。

看過「十二夜」紀錄片,流浪動物無辜的眼神,讓人眼眶泛紅。狗是人類最忠實的朋友,但只要送到收容所,十二天沒人認養,就要被安樂死,令人不捨。

流浪動物多數是被主人遺棄,飼養卻不陪牠終老,只要老邁生病、熱情退卻,就往街上一丟或送往收容所,反正沒有罰則,飼主不在意。丟棄後再買一隻,複製同樣的模式,莫怪收容所動物為患。

收容所空間和人員不足,必須適時淘汰,管理員依照法令,超過最高容積率,逾時無人認養,則進行安樂死,吾人不忍責怪,該怪棄養的主人。

為了杜絕棄養風,規定貓狗要植入身分晶片,只要走失或遺棄,就可找到飼主。

由於執行不夠嚴謹,有人不願花錢,棄養不被抓到就好,導致流浪動物愈來愈多。

另有專門繁殖寵物的養殖廠,等到退失流行或殘病,失去市場價值,就選擇丟棄。

日前數十隻狗被棄置在堤防邊,全身爛瘡、瘦骨嶙峋,叫人不忍卒睹。

有人發起「用領養代替購買」的活動,獲得各方響應,但領養趕不上棄養的速度。台灣各地可見流浪貓狗的蹤跡,加上動物繁殖力強,可說是抓不勝抓。

個人建議,貓狗都需打晶片並歸戶,一旦棄養就對飼主重罰。販賣者要營業登記,繁殖場註冊列管,並追蹤來源去向,才能防止棄養潮的發生。

謝碧嘉(桃園縣/自由業)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