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郭梅霞
她,又逃學了!打電話連絡母親,母親不在;通知父親,父親說知道她的行蹤,但對逃學一事卻不置可否。
在學校,她是一個有偷竊、說謊前科的學生。生活作息差,回家作業不寫,加上生活習慣不良,抽屜內塞滿食物,招來蟑螂螞蟻一堆。在校人緣不好,班上同學對她非常嫌惡。
即使對她做長期輔導,似乎也無法有效改變她個人習性,而同學對她的態度又讓她一直耿耿於懷,所以,每次的逃學幾乎都與同學有關。次數一多,家長也見怪不怪,只有我這個級任導師每回緊張兮兮地連絡家長,深怕她出了意外。
自從擔任他們這班導師之後,面對她層出不窮的狀況,除了私下關心,找她談話,也與她父母溝通,用盡各種方法,總是效果不彰。
這天,看著空了兩天的座位,我決定挪出一節課時間和同學討論:「當了三年同學,你們對她了解多少?」「愛買東西、愛吃東西、喜歡請客……」「看過她家人嗎?」「她爸爸喜歡喝酒、不做生意、常常跑到馬路對面去和人聊天……」
國小六年級的學生觀察力直接也很敏銳,加上地緣關係,他們知道的比我這個級任導師還要深入。綜合學生描述,最後我簡單下個結論:父母離異的她缺乏關心與照顧,母親沒有收入,父親工作也不固定,兩個哥哥已走向叛逆之路,她的生活充滿不安全感,難免會有一些不好的行為表現,希望大家能發揮同學愛盡量去幫助她。
下課後,我看到幾個學生聚在牆邊悄悄說話,我當作沒看到,讓他們繼續討論。
第二天,她果然出現在教室裡,這回她不再如刺蝟般頻頻計較同學的無意行為,作業也能準時完成。這樣的改變真令我意外,沒想到,同學的愛竟能發揮如此大的效果,把她找回來了。
更讓人驚奇的是,改變後的她就這樣持續到國小畢業,順利進入國中就讀。
教書多年,常要面對不同的學生狀況。有時,在用心輔導下看到成果,但也常有不見成效的無奈。這次,在她身上看到,雖然只是國小學生而已,但同學的愛也能匯集成強大力量挽救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