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迷思 不下廚的時間都到哪兒了?

文/麥可.波倫 譯/韓良憶 |2014.12.21
1538觀看次
字級
食品工業的時代省去在家烹飪時間,但多出的時間都到哪兒去了?圖/陳立凱

文/麥可.波倫 譯/韓良憶

眼下,在家進食的支出已有八成並非歸農民所有,這表示,錢付給了工業烹飪、包裝和行銷。我們有一半以上的餐費花在外人調理的食物上。

我們都盼望別人替我們烹飪,美國下一位廚師將是超市,未來將是超市外帶食物的天下,我們目前需要的,就只是得來速超市。到頭來,女性的確把男性請進廚房了,只是請來的並不是她們的丈夫,而是食品公司或超市的男性。

食品工業如此慷慨大方送給我們時間,可是想一想我們拿這一天多出的時間做了什麼,整件事看來就不大一樣了。有一部分人把時間拿去工作,有些人則花更多的時間在通勤的車輛上。

我們也花更多時間購物、採買外帶食物等等物品。不過,我們多半把不下廚省下的時間,拿來花在螢幕前了:看電視(平均一周近三十五小時)、上網(一周約十三個小時),還有用智慧型手機玩電子遊戲。

過去這幾十年來,我們竟然有辦法每天勉強從忙碌的生活中挪出近兩個小時打電腦。一天依然只有二十四小時,我們是打哪兒找到這時間啊?

我想,我們如今是更善於一心多用,同時處理多重任務了,這種現象使得評估該如何分配時間這件事變得更棘手。這也造成我們更不願花時間烹飪,因為邊切洋蔥邊看電子郵件,可比邊上網購物邊吃東西來得困難。然而,我們為何不能把這個「困擾」當成是烹飪的莫大好處?

隨著烹飪式微,有一項多重任務活動大幅增長,那就是一種新的人類行為,叫做「次要進食」。有人問美國農業部經濟專家哈芮克,美國人如何利用工業化烹飪為他們省下來的時間,她說:「人們花更多時間吃東西,邊看電視邊吃,邊開車邊吃,邊穿衣服邊吃,幾乎是一邊做任何事都一邊吃東西。」這時間多於他們花在「主要進食」,也就是正餐上的時間。誰會想到減少下廚其實導致我們吃得更多?但事實就是如此。

(摘自《烹︰人類如何透過烹飪轉化自然,自然又如何藉由烹飪轉化人類》,大家出版)



作者簡介

麥可.波倫(Michael Pollan)

美國首屈一指的飲食作家,著作屢獲《紐約時報》等各大媒體評選年度好書,也是「詹姆斯.比爾德獎」得獎作者。長期關注飲食議題,企圖在工業社會與田園自然中尋求協調。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