彌子瑕是春秋戰國時代衛靈公的佞臣,很得衛靈公的寵愛。
衛國當時有一條法律規定,凡是未經批准而擅自使用國君車子的人,將被處以斬斷雙腳的酷刑。有一次,彌子瑕聽到母親生病,急著回去探望母親,仗著衛靈公對他的寵愛,於是他偽稱經過衛靈公允許,就坐著衛靈公的車回家探望母親。後來有人告發此事,衛靈公不但不加之罪,而且還感動得讚嘆說:「彌子瑕真是一個孝子,因擔憂母親的病,竟忘了自己會被處以斬足之刑。」
又有一次,彌子瑕陪衛靈公到果園遊玩。彌子瑕隨手摘下一個成熟的蜜桃,吃了兩口,覺得又甜又香,就順手將桃子給了衛靈公吃。衛靈公當下就覺得很窩心,說:「彌子瑕真是愛我,吃到好吃的東西會想到我,捨不得吃,還把它留給我。」
彌子瑕後來因故失寵,以前被衛靈公讚美的事,這時在衛靈公的心中都變成了責備的理由:「這個彌子瑕一向言行不檢,目無寡人!他曾經擅自駕我的車子回家,還曾經把他吃過,沾過他口水的桃子塞給我吃!」
在辦公室裡常可看到老闆或主管寵信某個同事,不論受寵信的原因是正面或負面的,受寵信者通常在言行上有兩種表現方式,一種是趾高氣昂、不知分際;一種是低調謙虛。
當一個人被有錢人或有權勢者需要、賞識或寵信時,人性的本然反應是驕傲。如果這人也順著這個人性本然表現,言行會逐漸變得趾高氣昂,會破壞與同事之間原本和諧的人際關係,有的人未必意識到自己的這種改變,有的人卻自知這種改變,但並不願節制自己—因為心裡有被人需要、賞識或寵信的驕傲。
人或因某些條件或因素被人賞識,心中會產生自豪感,這是人之常情。這種被別人肯定而滋生的自豪感,也能讓自己在言行中添幾分自信,這並非壞事,但如果不知節制,自豪感就會逐漸質變為驕傲。
一個人心中對自己有自豪感,別人是看不出來的,但質變成驕傲後就會流露在言行中,任何同事都會感覺到這人的驕傲,原本和諧的人際關係將被破壞。如果不知節制自己的驕傲,又會逐漸質變成傲慢,同事與這人的關係將變得疏遠和淡薄,因為一個人顯露驕傲或傲慢,給人的感覺是—他瞧不起別人。
彌子瑕的下場讓我們看到一個人從受寵到失寵時的醜態,同樣的事在失寵前後的解釋可以完全相反,讓我們體會到寵信者的冷酷,是否讓上班族警惕到,對於老闆和主管的寵信和賞識應該淡然視之,不論是否受寵都應低調謙虛。
我曾在職場看過一名因工作能力優秀而受老闆賞識的上班族,他運用老闆對其寵信而衍生的特權,幫同事們調解了很多人與事的糾紛,他成了公司上下人事最佳的滑潤管道與溝通橋樑。這人既受老闆寵信,竟也能受同事歡迎,實屬難得!我歸納他在公司做人做事的方式,除了秉持「低調謙虛」的原則外,他還願意「熱心助人」。是否讓我們有見賢思齊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