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高中教師張雅芳父親是清潔隊員,靠著這份工作撫養一家,也讓她們姊妹倆順利就學。今天她以「我的父親是清潔隊員」獲懷恩文學獎社會組首獎,受獎時禁不住哽咽:「謝謝懷恩文學獎,讓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故事被看見!」
張雅芳在文中自述,幼時父親限於環境,工作老是不固定,直到當上清潔隊員才得安穩薪水。這雖讓家人不再苦於得四處借錢,卻也難免背負辛酸:爸爸常被餿水濺一身、甚至遭醫院針筒扎傷;班上男同學也曾喊她「班長有什麼了不起,妳爸不就是臭兮兮捧垃圾的人?」
然而張雅芳從未因父親職業心生怨怪,只感謝父親讓她得以「安穩讀書、安心長大,並在知識之前筆墨之間,感受到寬闊與平等」。昨天她說,得獎當晚她打電話給爸爸,告訴爸爸主題是寫他「爸爸現場愣了兩秒,說『這樣我的辛苦就值得了』」,現場淚流滿面。
在文中,張雅芳自述買給兩歲兒子的第一輛玩具車是垃圾車,因為「阿公是清潔隊員,他當然要先認識垃圾車」,爸爸表面冷哼一聲,後來卻默默買了第二、三輛垃圾車給外孫,流露三代情感。昨天懷恩文學獎兩代寫作組首獎「溝仔去來」,也訴說同樣的三代情。
「溝仔去來」口述者陳美華說,常帶兒子蔡學文去花蓮家附近的溝仔看,一邊講兒時記憶,沒想到兒子都記下來,還默默寫成文章參獎。一篇「溝仔去來」,就這樣串連她的家族記憶與母子情,讓決審委員蔡素芬讚賞不已:「這篇反映台灣社會的歷史性,可以看出家族變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