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郝廣才
還記得那張得到普立茲獎的照片,造成越戰提前結束的《戰火中的女孩》嗎?
照片中的女孩叫潘金福,那年她九歲。她狂跑時,英國記者韋恩剛好抱住她,立刻往她身上潑水,然後黃幼公把金福送到最近的一個英國臨時軍醫院,接著韋恩去關心金福,護士說,金福明天就會沒命。
韋恩動用關係,把金福轉送到設備佳,並有整形功能的軍醫院。她全身超過三分之一嚴重灼傷,在醫院待了十四個月,動十七次手術,靠著堅強生命力,奇蹟活下。
十年後,金福讀醫學大學,統一越南的北越政權,發現金福就是當年照片中的女孩,強迫她放棄學業,作為宣傳樣板,利用她與西方媒體見面,進行反美宣傳。金福後來說:「那真是一場噩夢!」
金福一九八六年請求越南政府,讓她去古巴念完醫學系,獲得批准。她在古巴求學時,認識同樣來自越南的托恩。兩人相愛結婚。越南政府允許他們去莫斯科度蜜月。他們搭飛機從古巴飛往莫斯科,在加拿大加油時跳機,得到加國政治庇護。兩人隱姓埋名,在多倫多生下兩個孩子,過著平凡生活。
一九九五年,金福卻被《多倫多太陽報》記者發現,她和那張照片又登上頭版。這回她不再逃避。
一九七七年十一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任命她為「和平友好大使」,她成立金福基金會。基金會主要替戰爭倖存孩童提供醫療與心理復健,協助孩童度過因戰爭產生的恐慌經歷。
她的基金會支持世界許多學校與醫療院所,例如:烏干達、東帝汶、羅馬尼亞、塔吉克、肯亞及阿富汗。
在成立大會上,她說:「我原本可在時間的長河無所作為,永遠只是『照片裡的女孩』,只是受害者。然而,我不再逃跑,不再是受害者。讓心靈復活,讓愛與寬恕成為戰勝仇恨和死亡的良藥。」
這張照片有個沒出現的主角,就是投擲汽油彈的美軍飛行員約翰普拉莫。
他出完任務第二天,看見這張照片,從此陷入良心譴責。當時,他兒子同金福一樣是九歲,他內心創傷與金福的苦難幾乎糾結在一起。這使得他開始酗酒,妻子決定離婚。
他在絕望中遇到愛他的女子,才把他從酒精中拉出來。自此篤信宗教,成為牧師。
一九九六年十一月十一日,金福受邀在美國退伍軍人紀念集會發表演講。當她講完,主持人在她耳邊輕聲說:「飛行員就在妳身後。」
金福轉過身,看到滿頭白髮的普拉莫。淚流滿面的普拉莫說:「我就是那個人,我對不起你們,我非常抱歉!」金福伸出雙手,緊緊擁抱他。
金福說:「我原諒了他。我們不能改變過去,但我希望我們可以共同建設未來。」
一條枝葉搖動一條枝葉,一朵雲牽動一朵雲,一個人的良知喚醒另一個人的良知!
(作者為格林文化出版社發行人、本文摘自《今天:366天,每天打開一道門》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