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骨科醫師表示,輕扳手指對關節負擔不大,指間關節不會變粗;除非從事美髮、包餃子等需要大量手部運動工作,才較可能讓退化性關節炎提早報到,導致關節粗大。但每扳一次手指,就會拉扯「關節囊」一次,累積仍會造成傷害,少做為佳。
美國八十五歲老醫生昂格爾喜歡扳手指,他連續六十年實驗只扳左手、不扳右手關節,最後他的雙手外觀無顯著差異,也沒有導致關節炎。他的親身實驗於二○○九年獲得搞笑諾貝爾醫學獎。
桃園醫院骨科主治醫師陳厚全表示,手指扳折,會因骨頭和關節韌帶滑動而發出「喀喀」聲;有人覺得扳手指很舒服,是因工作易讓手部僵硬,扳動手指有伸展關節的效果。
振興醫院骨科主治醫師崔祐荃指出,扳手指只是將手指可彎折的角度加大,力量較小,對指間關節的負擔並不大,不會讓關節變粗,也不會增加關節炎風險,坊間流傳「扳手指關節容易得關節炎」說法並無根據。台北榮總副院長陳天雄也說,雙手常提重物,或是手部使用過度,才較可能提早罹患「退化性關節炎」。
振興醫院復健科醫師李林鍵表示,扳手指會拉扯「關節囊」,累積久了仍會造成傷害,建議習慣性扳手指的民眾「能不做就不要做」。
除了手指關節,也有民眾習慣轉動脖子發出「喀喀」聲。醫師表示,年輕人的韌帶彈性佳,只要轉動脖子的瞬間力道及速度不要太快,對身體不會有太大影響,最多是筋扭傷或拉傷;但隨年紀增長、頸椎退化,當椎盤突出或骨刺增生,可能會因扭動頸部壓迫到神經,嚴重恐癱瘓,得不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