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樂活】冬至,調整飲食好過冬

文/蘇家愷 |2014.12.09
950觀看次
字級

文/蘇家愷

天氣變冷,冬季是養精蓄銳的時節,為春暖花開,萬物復甦,生機蓬勃作準備。冬天過得好不好,往往決定未來一年的健康走勢。究竟如何養生,很多人往往會陷入迷思。

進補要隨季節變遷進退,還要視氣象變化。今年夏天雨量不足,天旱氣燥,用藥要柔潤生津,不可耗津傷肺。

冬天飲食對兒童、青少年及健康無病的人來說,不宜生冷,不宜躁熱,遵循秋冬養陰原則,宜食用滋陰潛陽、熱量較高食物,如核桃、栗子、蘿蔔、木耳等,也應多食用新鮮蔬菜,如菠菜、蘿蔔纓、萵苣或南瓜,避免維生素或礦物質不足。

依據中醫養生原則,冬天與腎臟相應,腎臟收攝功能是促進能量儲蓄備存,食物味性要少鹹增苦,減輕腎臟負擔。

為了適當補充營養,要注意飲食的質和量,保證攝入充足營養,可採用食療方法,既富營養,又能促進食慾,有利吸收。對慢性疾病患者,或體質虛弱,氣血陰陽虧損者,單靠食療往往不能達到調補目的。需要採用藥補調養,配合適當食療,更易收到圓滿的療效。

冬季也應關注飲食禁忌。冬天氣候寒冷,很多人食欲旺盛,為增加機體禦寒能力,需補充足夠的熱量。冬天可增加些肥甘厚味,但應易於消化,不可暴飲暴食,以防誘發心腦血管疾病。冬天忌食生冷、黏膩食物,以防損傷脾胃陽氣,應吃熟食熱食。

天冷特別喜食火鍋,但要注意三件事

一、小心別食太辣太麻的食物,會刺激口腔、食管及胃腸道黏膜。

二、熟食為主,未煮熟食物可能含大量細菌和寄生蟲。

三、小心食物太燙,太燙容易燙傷口腔和食道黏膜。

食物消化後會成為身體的一部分,食物選擇應以天然、應時與土產為重要原則,冬天照顧好身體,來年自然活力充沛。

(作者為南台科技大學教授)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